最新報告也提出了一些比較積極的方面,比如報告稱歐洲水質普遍較高,包括洗澡用水和常用作飲用水源的地下水。其中85%的洗澡用水的質量被評定為“極好”;74%的地下水被評定為“化學狀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日報道,歐洲環境保護署當地時間8日發布新的《健康與環境評估報告》稱,歐洲28國13%的人口死亡與環境污染,尤其是空氣、噪音和化學污染有關。
最新報告分析了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提供的最新數據后發現,在歐盟27個成員國及英國2012年死亡人口中,63萬人死于環境因素導致的疾病,主要包括癌癥、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報告稱:“這部分死亡本可以通過消除環境對健康的風險避免。”
該報告還指出,環境污染并非一視同仁,其對人口健康的影響程度與歐洲國家內部及國家間的貧富差別有關。比如,羅馬尼亞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與環境污染有關;而這一比例在瑞典和丹麥僅為十分之一。
報告解釋稱:“較貧困群體受空氣污染、熱浪和極寒等極端天氣影響的比例顯著更高……這與他們在何地生活、工作和上學有關,他們通常居住在社會資源貧乏、靠近交通繁忙地帶的城市居民區。”
最新報告也提出了一些比較積極的方面,比如報告稱歐洲水質普遍較高,包括洗澡用水和常用作飲用水源的地下水。其中85%的洗澡用水的質量被評定為“極好”;74%的地下水被評定為“化學狀態穩定”。
該報告還提議,為改善歐洲居民的健康以及歐洲的環境狀況,歐洲國家應開辟更多“綠地藍湖”,這些空間可起到降噪、祛暑、防洪及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等作用。此外,配備“供居民放松和鍛煉的公共空間有助加強社區人員的交流,從而減少社會隔離”。其他改善環境的措施包括減少道路交通擁堵、減少肉類消耗以及取消化石燃料補貼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