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在IPO首日破發平收之后,港交所動力電池第一股中創新航股價仍未見起色,股價跌破發行價,為36 55元(截止15點10分)。透過招股書和
10月7日,在IPO首日破發平收之后,港交所動力電池第一股中創新航股價仍未見“起色”,股價跌破發行價,為36.55元(截止15點10分)。透過招股書和市場認購情況,由于動力電池行業“老三”中創新航在市場占有率、對重大客戶的依賴程度、經營財務數據等諸多維度,與寧德時代、比亞迪電池等行業前兩甲仍有一定差距,使得投資者對于中創新航的到來并不激動。
與此同時,在鋰動力電池前三名齊聚資本市場之際,在鋰電產業鏈的一體化趨勢和車企提效降本布局鋰動力電池的大背景下,鋰動力電池產業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基石陣容強大難抵市場情緒低迷
10月6日,港股動力電池“第一股”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創新航)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每股發售價為38.00港元,扣除相關費用后,募資金額約為98.64億港元。當天,中創新航股價盤中一度破發,最終以38港元/股平收。
據了解,中創新航發售價為招股價范圍38-51港元的下限定價,此前中創新航預計發售價為每股38.00港元-51.00港元,其募資總額在101億港元-135.6億港元之間,其募資規模原本有望超過今年港股最大IPO天齊鋰業的134.58億港元。
此前,豪華的基石投資者陣容曾為中創新航賺足了聲量。招股書顯示,中創新航此次IPO共有15名基石投資者,認購股份達到1.49億股,占此次IPO總股份的56.17%。其中,天齊鋰業、小鵬汽車、大族激光、中偉股份、盛屯礦業、vivo(維沃移動)等企業都出現在了基石投資者名單之中,涉及新能源汽車上游和下游企業,業務范圍囊括鋰精礦、鎳鈷材料、正極材料前驅體、電解銅箔、鋰電設備以及新能源整車廠商。
不過,即使有豪華基石投資團隊的加持也仍然激發不了投資者的認購熱情。公開資料顯示,中創新航的香港公開發售階段總共只接獲3245份有效申請,認購股份僅為281.92萬股,相當于香港公開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H股總數的約0.21倍。剩余的1047.31萬股未獲認購的香港發售股份重新分配至國際發售,國際發售部分獲適度超額認購,超購1.11倍。
“這也跟H股市場的投資偏好相關,H股市場投資者著比較偏好行業龍頭,比如鋰電原材料龍頭天齊鋰業IPO上市公開配售認購倍數約9.3倍,而零跑汽車只有0.16倍,”有行業分析師表示,中創新航其在市場份額上位居第三,但與前兩位仍有一定的差距。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 8 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五名的企業中,寧德時代以 46.79% 的占比穩居第一,比亞迪、中創新航分別以 21.91%、5.62% 的占比位居二、三位。
中創新航資本市場遇冷也跟市場大環境相關。根據捷利交易寶數據,2018年至今年8月末,港股市場625個新上市公司中,公開發售不足額的情況僅有55個,占總數的比例為8.8%。今年9月以來,11家公布招股結果的新股中,4家遭遇公開發售認購不足額,1家國際配售不足額。
營收高速增長,但依賴重大客戶
在財務數據上,中創新航與行業龍頭寧德時代仍有一定的差距。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中創新航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34億元、28.25億元、68.1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8.3%,三年累計營收超100億元,而寧德時代2021年的營收就高達1303.56億元。
目前,中創新航的客戶目前已覆蓋廣汽、小鵬、長安、零跑、吉利、合創、東風、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瑞馳、東風小康等,同時主供奔馳Smart的動力電池。
雖然客戶群體眾多,但中創新航的營收主要依靠廣汽集團。2019-2021年,中創新航來自最大客戶廣汽埃安控股股東的收入分別為6.86億元、15.58億元以及35.37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 的39.6%、55.1%以及51.9%,前五大客戶占其總收入的80.7%、83.2%及82.9%。與此同時,寧德時代2021年寧德時代前五大客戶銷售總額占比為31.32%,第一大客戶銷售總額占比為10%。
作為電池行業共識,大客戶高度集中勢必影響企業的議價能力,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此外,中創新航與廣汽集團的合作關系也將迎來新的變數。8月25日,廣汽集團公告將投資109億元設立自主電池公司,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同時,廣汽集團還同意參股公司廣州巨灣技研將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量產極速充電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以及PACK系統,項目總投資達36.9億元。
在盈利方面,2019年-2021年間,中創新航的凈利潤分別為-1.56億元、-0.18億元、1.12億元。2021年憑借政府補助的3.65億元,實現扭虧為盈。2019年至2021年,中創新航的毛利率僅為4.8%、13.6%、5.5%,而寧德時代同期分別為29.06%、27.76%、26.28%。
值得注意的是,中創新航與寧德時代還存在專利產權糾紛。此前,中泰國際研報認為,中創新航正與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就6項專利進行產權訴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據了解,中創新航與頭寧德時代的訴訟拉鋸戰已持續一年多了。去年7月,寧德時代提起訴訟,專利糾紛涉及的5項電池相關專利覆蓋中創新航全系產品,要求中創新航停止制造和銷售侵權產品,并索賠1.88億元。今年8月,寧德時代再度提起訴訟,添加了不正當競爭,索賠金額1.3億元,總索賠金額達6.4億元,是2021年利潤的5倍多。
對此,中創新航副總裁王小強向媒體表示,寧德時代所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并未對中創新航上市造成實質性影響。
“內卷”加劇,動力電池迎大考
在中創新航登陸港交所之后,寧德時代、比亞迪和中創新航國內動力電池前三名齊聚資本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鋰電產業鏈的一體化趨勢正在加速,產業鏈內卷程度仍不斷加劇,動力電池企業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目前,在產能擴建環節,各大鋰電池企業卷出了新高度。今年6月,寧德時代落地了 450 億元定增,用于國內四個產能項目和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去年至今,欣旺達已在南昌、棗莊、珠海等地投建新項目,投資金額超700多億元;億緯鋰能今年投資360億元在沈陽、成都、玉溪等地建設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同時還通過收購瑞福鋰業20%股權和增資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的方式,向鋰電池產業上游原材料領域延伸;而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在加速外拓,也有分拆上市的規劃。
與此同時,以贛鋒鋰業為首的上游原材料企業已經“向下”布局,嘗試形成上游資源開采、中游提煉加工、下游電池制造、回收的產業生態。比如,贛鋒鋰業選擇了固態電池賽道,將在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投建年產30GWh新型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
此外,為擺脫電池價格對于企業成本控制的影響,各大車企也紛紛加快自研或者布局鋰動力電池領域的步伐。
2022年半年報顯示,17家上市車企中,有7家企業營業收入下滑,11家企業凈利潤下滑。其中,動力電池價格上漲影響車企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去上述廣汽投入百億元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外,蔚來汽車計劃在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新建研發項目,包括從事鋰離子電芯和電池包研發的31個研發實驗室,以及1條鋰離子電芯試制線和1條電池包pack線;奇瑞旗下的得壹能源科技已對相關動力電池產業化項目進行了多輪采購招標與人員招聘,而該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20GWh鋰離電子動力電池的生產能力。
此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曾表示,吉利通過入股合資、自研自產等方式,與電池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努力打造自己的動力電池產業,已建立從電芯、電池包到電池管理系統的全棧自研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吉利汽車、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城汽車、小鵬汽車等主流汽車廠商通過合作建廠或者投資入股的方式布局動力電池產業。
(記者 陳培均)
關鍵詞: 港交所動力電池第一股 中創新航 中創新航發售價 鋰動力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