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IPO撤回潮之后,雖然有赴港股上市或新三板+H的選擇機會,但在A股排隊IPO仍是新三板企業的主要上市路徑。廣證恒生新三板主題策略分
在經歷了IPO撤回潮之后,雖然有赴港股上市或“新三板+H”的選擇機會,但在A股排隊IPO仍是新三板企業的主要上市路徑。
廣證恒生新三板主題策略分析師陸彬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的政策背景下,建議有意愿IPO的新三板優質創新企業做好資本規劃,抓住有利時間窗口,借力資本市場謀求自身發展。
據廣證恒生新三板研究團隊統計,在今年上半年58家過會企業中,13家企業來自新三板,占比22.41%。上半年新三板企業IPO過會率為52%。
在去年年底以及今年第一季度,曾出現新三板企業集中撤回IPO申請的情形。據記者梳理,在更早期,新三板企業完成IPO企業較少,同時經歷了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長達一年半的A股IPO停滯期,直到2016年第四季度IPO實現常態化,新三板企業形成IPO熱潮,隨后遭遇了撤回潮,經歷了IPO數量的起伏。
新三板企業撤回潮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三類股東”(資管計劃、信托計劃和基金產品)審核問題。今年5月15日,證監會發審委會議審核通過新三板企業海容冷鏈。海容冷鏈攜帶“三類股東”闖關IPO成功,以及文燦股份、芯能科技攜帶“三類股東”成功過會,再次驗證和坐實攜帶透明“三類股東”對新三板企業闖關IPO不構成實質性障礙。
廣證恒生對51家新三板企業2017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進行了統計,僅有1家新三板企業凈利潤小于3000萬元;24家新三板企業凈利在5000萬元至1億元的區間內,占比為47.06%;除此之外,有15家企業凈利潤在1億元以上,其中,中科軟凈利潤規模達到2.33億元。
“A股IPO待審企業數量下降、審核效率提高且國家鼓勵優質創新企業登陸A股的趨勢將延續,因而中短期內的IPO環境有利于優質創新企業登陸A股。”陸彬彬表示,考慮到審核速度放緩帶來的跨市場溢價中短期回升以及注冊制預期下跨市場溢價的長期縮減趨勢,建議有意愿IPO的新三板優質創新企業做好資本規劃,抓住有利窗口期,借力資本市場謀求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