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在去金融化之后,迎來首個國有大行的業務合作。據《證券日報》消息,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與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
京東金融在“去金融化”之后,迎來首個國有大行的業務合作。據《證券日報》消息,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與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近日達成會面,雙方約定,未來將在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個人金融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電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雙方的會面中,劉強東再次明確了京東金融的定位是一家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
劉強東表示,京東金融作為一家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一直致力于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為金融機構提供人、貨、場的數字化、線上線下全場景化服務。
京東金融此番與中國銀行的合作,也是其在“去金融化”之后,首次與國有大行展開合作。相比較而言,去年6月16日,劉強東曾與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會見,雙方約定在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當年11月份,工行與京東金融推出業內首個數字銀行。
事實上,劉強東此舉,傳達給市場的態度,更多是對“京東金融‘去金融化’”的表態。此前,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曾多次強調,未來京東金融將不再做金融。如在4月份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經濟”分論壇上,陳生強稱京東金融已經發展到2.0階段,定位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科技公司。
當時,陳生強將京東的2.0階段,與1.0階段相比較。相較于1.0階段的開發數字化的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模式。在2.0階段,京東金融將更多在幫助金融機構將數字資產化、資產數字化方向發力。
除了京東金融以外,此前,螞蟻金服、百度金融等業界多家金融科技公司,也都先后表達過相同的意思。而眾多金融機構紛紛“去金融化”的背后,正是金融科技方興未艾之際,金融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隨著技術的革新,正出現巨大的轉變。
同樣以京東金融為例,截至目前,京東金融已與超過400家金融機構展開合作,而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其本身就已具備金融產品服務,合作所基于的前提,是能夠獲得科技的支撐。在這個背景下,金融科技公司只有通過發揮各自優勢,在金融監管持續趨嚴的同時,另辟蹊徑,在科技領域占據核心地位,從而變相獲得金融業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