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DT財經發布了《2018中國新零售之城報告》,從企業活躍度、消費者參與度等多維度綜合考量各城市的新零售發展情況,為全國新零售先行城
近日,DT財經發布了《2018中國新零售之城報告》,從企業活躍度、消費者參與度等多維度綜合考量各城市的新零售發展情況,為全國新零售先行城市排座次。研究表明,上海新零售指數綜合評分居榜首,有望成為“新零售之都”,而居于其后的北京、杭州、深圳三城正激烈角逐,以求尋找到突破口躋身第一。
報告從企業活躍度、消費者參與度、政府扶持度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分析,最終得出一系列新零售指數,用于評估一座城市的新零售活力。
從得分看,海納百川、萬商云集的上海以84分位居全國第一,在占據新零售指數70%得分組成的兩大指標——“企業活躍度”和“消費者參與度”方面,優勢超越了北京、杭州、深圳等消費升級重鎮。與之相比,北京雖然在無現金率、客戶活躍率、初創企業積極性以及1小時達前置倉數量等細分指標上排名更靠前,但整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群眾基礎”方面都略遜一籌。
以被公認為“新零售模板”的盒馬鮮生為例,上海擁有15家盒馬門店,位居全國之首,同時,這座原本就大牌云集的城市,為品牌新零售改造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有超過5000家門店通過與天貓合作,變身為線上線下打通的數字化智慧門店,而星巴克和耐克等一眾大牌更是紛紛選擇上海開出它們的新零售概念店,通過啟用一系列大膽的創新技術,讓消費者體驗到最前沿的購物形式。
上海廣闊的市場、優越的營商環境和強勁的消費潛力,為新零售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撐,使其當之無愧成為新零售的排頭兵。
但這份報告同時表明,北京對上海在新零售領域的角逐將長期展開:作為“三公里理想生活區”的首發地,北京消費者使用1小時達業務最為活躍;從人們在搜索引擎上留下的痕跡來看,北京人對“新零售”的關注度是四座城市當中最高的;而比較城市初創企業數量,北京也是新零售創業氛圍最濃厚的城市。這些因素或將為北京未來的加速發展提供動能。
專家指出,上海擁有優越的營商環境和廣闊的消費潛力(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國首位),而相形之下,北京背靠皇城,深厚的歷史底蘊老牌“翻新”和“舊城改造”的廣闊土壤,為其提供了厚積薄發、后來居上的可能性,預計新零售之都這場爭奪戰,未來幾年都將持續處于膠著狀態。
杭州趕超深圳依托新零售躋身新一線
從新零售指數得分來看,杭州以66分甩開51分的深圳,成為新零售的新一線城市。這場城市排名的重新洗牌,不僅源于阿里巴巴總部的輻射和助力,更源于杭州市政府的政策擔當:杭州也是首個將“發展信息經濟、推動智慧應用”作為“一號工程”的城市。
政府的參與度首先體現在線上服務的開通上,杭州是線上服務功能最多的城市,一共開通了26項便民服務,除了政務、醫療、交通等常見的領域外,還包含了體育場館預約等特色便民服務,這在客觀上提升了人們對新零售的認知和參與度。
與此同時, 背靠阿里巴巴,杭州一年多以來先后誕生了數十種新零售模式,除了智慧商圈、智慧門店外,還有層出不窮的新零售場景在杭州生根發芽——首家能幫助消費者減負的智能公廁,第一家智能化的天貓小店、以及銀泰西選、無人餐廳等多個新模式都率先在杭州內測,再復制到全國。
相形之下,作為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在新零售各項指標上皆略遜一籌,被杭州所趕超。而其良好的產業基礎,瞭望全球新商業的優越位置,能否幫助其在此后的競爭中換道超車,一切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