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AI星球2018年度人工智能產業峰會上,昆仲資本創始合伙人姚海波指出,2017年全年,中國以占全球數量比例9%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
4月17日,在“AI星球2018年度人工智能產業峰會”上,昆仲資本創始合伙人姚海波指出,2017年全年,中國以占全球數量比例9%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拿到了全球接近48%的融資,超過美國排全球第一。
以安防領域為例,2017年中國有34人工智能公司拿到融資,其中有4家估值接近或者超過10億美金。投資人又會如何挑選項目?
寬帶資本執行董事練叔凡稱,投資機構看人工智能項目往往會公司所處行業、人才儲備和數據積累。行業場景決定了公司市場空間大小;早期創業公司團隊至為重要;在數據上,中國數據量較大,公司獲取數據的合規性上比美國等國家要寬松,投資機構考量創業公司獲取數據的成本和合規性。
2017年是人工智能行業公司高速發展的一年。資金密集進入的同時,從業者普遍認為經過早期的投融資大戰,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下半場,公司在2018、2019年迎來生死存亡的時機。
“對AI初創企業來說,我們認為這是危機和機遇并存的兩年,在2018年和2019年,公司必須在某些領域、某些行業扎根,才有可能往上走一個非常快速的臺階。”云從科技高級副總裁伍楚蕓稱。
在伍楚蕓看來,接下來的兩年里,傳統的2B行業會有快速發展,如金融、零售、交通等領域,這些領域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實現效率的提升。
練叔凡稱,2018年和2019年是人工智能全面落地、全面鋪開的兩年。目前安防、醫療和無人駕駛等領域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獨角獸,一些人工智能公司開始在安防行業證明他們的價值,接下來會在醫療和無人駕駛領域落地。
在創業公司業務上,姚海波指出,美國互聯網公司傾向打造生態系統,在生態系統找到自己的位置,巨頭之間只做邊緣業務的滲透——美國亞馬遜不會做搜索,谷歌不會做支付,中國巨頭之間是全業務的滲透。這點在人工智能的創業公司上也極為類似。美國創業公司多在微觀領域取得突破,中國公司更多要同時提供硬件、軟件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