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工智能是一場改變供給的技術革命,那么芯片則是指導這場革命的行為中樞,這也催生了資本對芯片產業的投資熱潮。“學術背景和科研實力讓他們有機會打造全球技術第一梯隊的公司,人才匯聚的優勢讓我們看到產業發展和投資的機會。”許銀川表示,從全球來看,大家是從同一個起點去競爭,大家拿到同樣
不過,光源資本副總裁許銀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投資芯片應該更加聚焦“商業化落地”的進展,對于已經建立商業模式的領先公司可以給予高估值,且在國產替代大潮之下,相關技術的迭代和企業發展也將逐步趨于成熟。
看好商業化落地芯片企業
人工智能一直是光源資本深耕的領域,而涉及投資話題,許銀川首先給出三大方向:一類是硬件類,涉及芯片產業;一類是軟件類,提供企業服務;還有一種是AI+落地應用。
這三大方向雖有技術分野,但產品最終走向融合,實現對某些商業場景智能化運維能力的提升。因此,項目企業能否快速實現商業化落地就成了許銀川決策投資的主要根據之一,他告訴記者,“愿意為有持續性商業進展的公司埋單,但需要創業者在很窄的領域內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
所謂很窄的領域,是指目前芯片設計上的技術創新。許銀川告訴記者,設計芯片可能需要4~5種基本能力,包括算法、架構設計、測試等,但從技術角度來看,真正存在創新突破的卻很少。
因此,更多的還是在資源平臺上,要能基于成熟的技術做迭代。在他看來,這就要求投資人對芯片的商業進展有足夠多的了解,進而倒推該項目的內在成長性以及未來市場空間。
首先就是對人的判斷,許銀川告訴記者,既然大約80%~85%的能力都是基礎能力,那就要看這些能力對應的技術人才是不是在行業中足夠資深。依他之見,團隊及主管如果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那么其過往業績的表現就足以說明是否能做好這件事。
“最直觀的就看他是否有行業內頭部客戶的商業化落地合作案例。”許銀川認為,如果能與頭部客戶把商業模式完全跑通,具備服務某個行業的能力,并跟該行業前三名的客戶有持續性的商業進展,就基本可以判斷具有投資價值。而相對早期的項目,他并不覺得十分可靠。
或許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使然,在許銀川看來,從芯片走出實驗室,然后和一到兩個商業客戶有一個好的商業進展,并不會很漫長,基本在成立公司兩年到兩年半的時間就可以做到。
因此,追求商業化進展已成為相關芯片公司的發展動力或目標。據介紹,比較早的可能9~12個月就可以開始同商業客戶BD并開始磨合,以確保芯片配合不同商業模式發揮應有的效能。
愿為高估值領先公司埋單
對于企業估值認定,許銀川認為取決于判斷項目的應用市場前景和其在行業中處于何種位置。盡管涉及芯片產業的投資巨大,但在他看來,高科技板塊的溢價投資是常有的事情,也愿意為領先公司埋單。
作出這樣的判斷,許銀川要做兩件事。首先在市場前景判斷方面,他認為企業估值將來能漲多少取決于項目的增長潛力和回報率;其次在行業占位上,至少具有100億美元或30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空間才算得上頭部領跑的企業,這類高估值企業理應得到認可與支持。
許銀川以自動駕駛相關的芯片公司為例,可能流片前就能達到3億~4億美元的估值,而像做云計算的GPU的公司流片前甚至達到10億美元估值。“但有些可能流片前不到一億美元的估值,流片后估值才能漲,即使流片后也要受制于賽道大小和行業排名,因此芯片公司的估值差異十分明顯。”
在實際的投資案例中,光源資本曾在今年6月作為FA投資北京奕斯偉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被投企業當輪(B輪)融資超20億元人民幣,由君聯資本、IDG資本領投。
這是一家提供顯示與視頻、智慧鏈接、智慧物聯和智能計算加速等四類芯片及解決方案的物聯網芯片研發商。
在許銀川看來,未來像奕斯偉這樣能夠帶來本質性供給改善的企業仍將受到資本的青睞。它們不僅能夠完成一些人所力不能及的事情,還能提高行業效率,這在醫療、自動駕駛、語義理解等相關領域都有非常多的投資機遇。
中國具備人才優勢
盡管外部因素的擾動令國內的芯片產業發展受到影響,但這也正在加快國產替代的進程。許銀川介紹,中國在芯片國產替代方面具備人才優勢,也有比美國等其他西方國家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而這也將加速相關企業走向成熟,尤其是涉及算法同商業場景的融合應用方面,國內多元的商業場景能為相關AI芯片的技術或算法迭代提供平臺,相關算法運用在芯片里面,可以給自動駕駛、云計算等領域帶來諸多商業機會。
就這樣的融合發展大勢,許銀川的看法是,基本上全球同步起步。他解釋稱,有很多優秀的科研人才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些科研人士在校期間就已經開始對前沿科技進行攻關,華人亦不在少數。
“學術背景和科研實力讓他們有機會打造全球技術第一梯隊的公司,人才匯聚的優勢讓我們看到產業發展和投資的機會。”許銀川表示,從全球來看,大家是從同一個起點去競爭,大家拿到同樣的人、資源,一起跑,如果疊加一些特殊的中國應用場景,可能會比美國公司跑得更快。“我們之前發現一些從常春藤名校畢業的90后海歸博士,無論是芯片還是算法,或者與軟件結合的一些研發,都已達到全球領先水準,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國產替代的范疇。”
而作為在互聯網和智慧云時代一個核心的組件,芯片產業的戰略重要性日漸凸顯,對于這樣需要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硬核科技賽道,許銀川認為都是未來非常好的上市標的,加之資本退出通道的多元化拓展,未來股本行業的科技投資前景非常可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