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氫能熱總體上呈持續上升趨勢。”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連榮指出,本輪氫能熱是全球行為,多個國家共同推進,有全球共識為基礎,更加穩健,抗干擾能力更強;
“為了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發展氫能是能源革命的一個重要的方向。”8月18日,在京召開的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成立大會暨“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指出,氫能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中都將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將廣泛應用于交通、工業、建筑供熱等領域。
近年來,得益于制氫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快速進步,氫能產業正在走向“風口期”,氫能發展的政策性利好也在逐漸釋放。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產業分會會長魏鎖指出,當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氫能作為解決能源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的重要戰略方向,將是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一環。
“本輪氫能熱總體上呈持續上升趨勢。”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連榮指出,本輪氫能熱是全球行為,多個國家共同推進,有全球共識為基礎,更加穩健,抗干擾能力更強;同時,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安全對氫能產生了更加強烈的需求,更有緊迫性,氫能做為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一把鑰匙;此外,氫能技術和產業目前都有了一定的積累,有了很好的基礎,具備了加速發展的基礎。
當前,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由于我國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和分布的不均衡,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受限,而氫能作為“破解之道”被普遍看好。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明勝表示,風電和光伏的大規模發展需要大容量儲能技術和氫能技術與之相匹配,解決其固有的不穩定性問題。他指出,電能和氫能將共同作為綠色能源的終端形態,電氫能源體系將成為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途徑之一。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看來,電解水制氫技術是近、中期內實現可再生能源向化學能產業化轉化的一條最有效途徑,可以適用于太陽能光伏,風電、水電等各種可再生能源發電。他表示,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未來將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
“我們國家最近幾年的氫能產業政策逐漸清晰,各級地方政府發展氫能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彭蘇萍表示,目前全國多地已經有氫能相關的政策或產業布局,部分區域的基礎設施網絡已具備雛形。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已建成超過60座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過6000輛,預計到2030年,我國加氫站總量將超過1000座,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
雖然氫能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但產業實現突破仍需時日。“氫能產業鏈條長,技術密集,涉及制氫、儲氫、運氫、加氫,以及氫的各種應用場景。”彭蘇萍強調,盡管我國氫能產業鏈上關鍵技術取得積極進展,裝備國產化進程明顯加快,但我國氫能產業多個環節仍亟需自主技術突破,例如涉及終端應用,作為氫能產業核心技術環節的燃料電池。同時,我國是世界上氫氣第一大生產和消費國,制氫技術比較成熟,但氫儲運技術和加氫環節部分關鍵技術存在短板。
李連榮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氫能行業的主要任務在于形成自主的研發體系和自主品牌,以自主技術為基礎支撐產業發展;打通自主產業鏈,行業進入有序狀態,實現氫能產業的完整、高效;同時促進氫能產業規模發展,在自主技術和自主產業鏈的基礎上,推動我國氫能經濟快速形成規模。
據魏鎖介紹,氫能分會成立的初衷是服務于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產業內各方交流合作的平臺和產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幫助上下游企業傳遞信息和商機,推動先進技術示范應用。他表示,氫能分會將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言獻策,支持國家氫能戰略規劃和產業標準的制定,參與國家氫能專項課題的研究,促進國際間合作與交流,為企業搭建產、學、研、用交流合作平臺,推進我國氫能產業鏈的完善和高效協調有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