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來看,歐美車市的境況顯然并不樂觀。歐洲工業協會中國總代表戴麟介紹,“疫情爆發后,歐洲減產約240萬輛汽車,110萬個工作崗位受到直接影響。上半年,歐洲乘用車市場史無前例地出現
“疫情雖讓汽車的國際化需求大幅削減,但自主品牌出口仍顯現出產品單價提升、出口量占品牌總銷量比例進一步提高、出口市場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市場轉移等喜人亮點。” 在8月13日-15日召開的“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處長高陽說到。
從中汽協發布的數據來看,中國汽車產銷自3月觸底以來,已連續四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形成了“V字形”的反彈走勢。1-7月,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量為1231.4萬輛和1236.5萬輛,同比下降11.8%和12.7%,降幅不斷收窄。
對比來看,歐美車市的境況顯然并不樂觀。歐洲工業協會中國總代表戴麟介紹,“疫情爆發后,歐洲減產約240萬輛汽車,110萬個工作崗位受到直接影響。上半年,歐洲乘用車市場史無前例地出現4連跌,預計2020年全年歐洲乘用車銷售量將萎縮25%左右”。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松島忠信介紹,“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4月、5月銷量同比分別下降29%和45%。4月,日本車企在國內和國外產量分別下降47%和68%,形勢嚴峻。”
福特中國總裁陳安寧則從企業層面介紹了中外車市分化的表現,“在福特全球上百家工廠中,處于中國的工廠恢復最好;而北美地區恢復的節奏不如中國有序,歐洲各國之間則缺乏協調性。”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催生中國汽車市場銷量躍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2.7億輛,與美國相當,下半年還將穩增1000萬輛。在中國巨大市場形成的過程中,為全球汽車企業打造了充分競爭的舞臺。如今,中國汽車市場更大有引領全球汽車消費的趨勢。”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世界汽車組織(OICA)主席付炳鋒看來,中國汽車產業完全有能力將危機轉化為機遇。
他認為,在制造方面,中國汽車工業在經歷40余年的發展后,已擁有成熟的造車技術。同時,政策的助推也將成就中國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如2010年國務院確立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其中有六項與汽車強相關;再比如2018年發布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更加體現出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高水平開放發展的時期。此外,擁有百年歷史的全球汽車工業正面臨電動化、互聯化等全新變革,也給了中國汽車與傳統強手站在同一起跑線、甚至領跑的機會。
對此,世界經濟論壇執行委員會成員及“塑造未來交通出行”平臺全球負責人Christoph Wolff表示贊同,“全球新車市場今年預計將出現約20%的下滑,但占全球份額30%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率先實現‘V’型反彈,對全球市場都具有影響意義。目前,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只有173輛,預計年底將達到186輛,但仍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因此潛力依然巨大。”
“還有,中國正在引領世界汽車行業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與共享化的發展;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占全球銷量超過50%;中國擁有最大的共享出行市場,每日訂單將近三千萬單;中國還擁有最領先的信息和通訊技術與智能汽車生態系統;加之中國在新基建方面的領先,未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方面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會,無疑將推升中國汽車在全球的地位。”Christoph Wolff進一步分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