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相較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電單車行業起步較晚,行業標準尚未明確。在此背景下,隨著新國標的落地執行,共享電單車有望以新國標為重要參照,從車輛性能、電池
新經濟行業數據分析報告發布平臺艾媒咨詢7月1日發布《2020中國共享電單車安全管理專題研究報告》,報告稱,隨著各大平臺穩步推進共享電單車投放布局,未來5年,中國用戶共享電單車需求將進一步得到激發,尤其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率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預計2025年共享電單車投放車輛可達到800萬輛,收入規模將達到200億元人民幣。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和人口的聚集,城市公共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在共享單車市場培育下,針對3至10公里中短途兩輪出行需求提升。
得益于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技術應用,共享電單車應運而生。共享電單車,即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又稱共享助力車、共享電動自行車。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
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共享電單車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近四成用戶表示車輛容易出現打滑、剎車失靈問題。此外,電池安全、騎行人安全意識薄弱、道路交通安全等也較為突出。
新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從整車安全、電氣安全等多個方面進行嚴格規范。相較于民用電動車而言,共享電單車在車輛標準、電氣安全、騎行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優勢也逐步展現。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相較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電單車行業起步較晚,行業標準尚未明確。在此背景下,隨著新國標的落地執行,共享電單車有望以新國標為重要參照,從車輛性能、電池管理、騎行者安全管理等層面展開安全建設。(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