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3場座談會,在總共6天時間里,證監會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市場各界反復溝通,聽取意見建議,吸收并完善規則——緊鑼密鼓的推進節奏,正是希望
兩周3場座談會,在總共6天時間里,證監會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市場各界反復溝通,聽取意見建議,吸收并完善規則——緊鑼密鼓的推進節奏,正是希望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工作盡量提速。
“緊盯時間節點,把好事辦好,把大事辦好。”證監會主席易會滿20日至21日帶隊赴上海,針對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進行一線督導。
證監會層面的規章將在28日結束意見征集。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結合正在開展的征求意見工作,認真研究、積極采納相關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制度規則。
總體來看,目前科創板籌備工作可謂“三箭齊發”。
一是交易所層面,6項配套規則完成意見征集,上交所按照“急用先行”、“多線并進”的原則加緊推進各項準備工作;二是投行層面,馬不停蹄梳理項目,在交易所與潛在上市企業之間協調溝通;三是投資者層面,多家公募基金上報科創類基金產品申請,為中小投資者參與科創板投資搭建基礎條件。
主席一線督戰
2月20日至21日,易會滿圍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有關問題,帶隊赴上海聽取市場機構對相關制度規則的意見建議,并調研督導上海證券交易所相關改革準備工作。
自1月26日上任,易會滿擔任證監會主席一職即將“滿月”。在過去二十多天時間里,證監會在完善公募基金管理、活躍市場交易、引入長期投資者等方面推出了多項措施。
不過,易會滿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科創板作為一個嶄新的板塊,市場對其存在不少質疑,圍繞發行上市條件、定價機制、交易制度、減持制度、券商跟投、紅籌企業科創板上市等熱點問題,各類機構的意見建議也非常多。
“落實好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這項重大改革任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證監會及上交所責無旁貸,各市場機構也責無旁貸。”易會滿在上海聽取了機構的意見建議,并當場對參加座談的科創類企業、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股權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機構的代表稱,各市場機構要切實負起責任,扎實細致地做好各項準備,確保這項改革成功落地。
在易會滿主持的這場座談會之前,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2月13日也曾召集部分行業專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創投機構和科創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意見建議。
緊接著在2月15日~17日,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總經理蔣鋒、監事長潘學先及其他管理人員先后分赴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四地,召開了9場片區座談會,面對面聽取市場各類主體對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配套規則的意見建議。
交易所開啟最后沖刺
1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宣布將從發行承銷、信息披露、交易機制、并購重組機制以及退市制度等五個方面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同日,《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公開征求意見,標志著科創板制度框架正式面世。
根據安排,上述兩個文件將于2月28日結束意見征集。而在此之前,上交所發布的配套規則已于20日率先完成意見征集,并開始了結合意見進行的規則完善。
“目前,交易所層面的6項配套規則已結束了意見征集,共收到500余份意見提交,上交所已對所有意見進行梳理和評估,將與證監會的上位規章統籌后做出修訂完善,爭取早日正式發布實施。”上交所22日表示,目前正按“急用先行”思路,分兩批制定配套細則和指引并發布實施。
與此同時,上交所正加快落地人員配置和系統保障工作。日前,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上交所調整了部門組織架構并成立了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科創板公司監管部和企業培訓部三個一級部門。
新設部門的主要職能包括材料受理,項目審核,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并購重組監管,科創企業以及投行等中介機構的培訓工作等。
“審核系統和發行系統的上線也進入了沖刺階段。”上交所透露,目前對儲備企業情況的摸底、風險防控、投資者教育等重頭工作也在密集且有序地推進過程中。
作為科創板的主陣地,上交所承擔著更重大的責任。易會滿在座談會上,也對上交所提出多項要求。一方面,要繼續保持良好狀態,進一步從嚴從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工作協同,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推動改革的合力,進一步落實責任分工,緊盯時間節點,把好事辦好,把大事辦好。
投行瞄準3月中旬
根據規則制定程序及相關監管人士的表態,預計科創板最早在3月份就能夠具備開板條件,并開始接受科創類企業的IPO申報。
多位接受采訪的投行人士表示,2月28日證監會層面的規章征求意見截止后,按照正常程序,會根據意見反饋進行修訂,參照此前的效率,預計1~2周即可結束。按此推算,3月中旬就可能發布正式規則,屆時交易所就可接受申報。
“之前交易所跟我們的溝通、下發的材料都是電子版,效率很高,正式稿發布之后,申報審核的效率預計也都會比較快。”上海某券商投行董事告訴記者。
“我們現在是先把有科創板屬性的企業,按照常規的IPO項目準備著,審計先做出來,招股說明書也按照老的規則先寫著,后續正式的細則出來后,材料格式明確了,我們再做修改。”他說。
北京某投行人士也對記者表示,一線項目目前都在等待征求意見結束,細則出臺,制度設計正式明確后能夠第一時間申報,預計前兩批科創板項目競爭將會非常激烈,也都將在中大投行中產生。
科創板對投行實力的要求,市場普遍認為不低,而對于沒有實力飲頭啖湯的其他投行,受訪人士認為,這些機構在科創板研究、未來參與投資上的準備也在進行。
“科創板未來肯定是大家共同的市場,即便有些券商或者其他機構無法參與到承銷保薦,如果有很強的研究能力或者投資能力,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參與到市場的建設里面。”上述投行董事稱。
投資者入市渠道加緊搭建
放開企業盈利門檻、放開市盈率紅線、放開漲跌幅限制等等,這些相對“大膽”的制度設計,決定了投資科創板風險要比投資主板、中小板或創業板的風險相對更大。
基于此,個人參與科創板投資,需要遵循一定的適當性要求。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征求意見稿)》,個人投資者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二是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不過,監管層也明確表示過,“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分享創新企業發展成果”。
2月22日,證監會接收了6只公募基金募集申請注冊的申請,值得注意的是,這6只基金的產品名稱中皆有“科技創新”字樣。分別是,華夏科技創新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匯添富科技創新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嘉實科技創新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工銀瑞信科技創新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易方達科技創新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富國科技創新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與此同時,證監會22日還針對公募基金銷售及管理發布了多個監管文件。一是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規則并公開征求意見;二是發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征求意見稿)》。
在投行人士看來,科創板未來的參與主體更多是機構,科創類基金產品的推出無疑也是在為科創板準備增量資金。“參考國際經驗,成熟的證券市場主體更多都是機構,科創板主張有機構人士參與,不僅可以穩定股價,也是保護投資者利益。”一位投行負責人稱。
另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則對記者表示,目前了解來看,科創類基金的申報要求比較嚴格,有機構希望在已有產品中增加科技創新的部分,報批后沒有獲準。“預計初期會以穩妥為主,后續估計會逐步放開。”該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