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千呼萬喚始出來,在談及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時,5G作為熱門行業被《綱要》重點提及。事實上,
2月18日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千呼萬喚始出來,在談及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時,5G作為熱門行業被《綱要》重點提及。
事實上,隨著5G商用步伐加快,春節以來,5G概念已經出現多重漲停潮,截至2月19日收盤,Wind5G指數累計上漲16.53%,成為2019年最炙手可熱的投資領域。
近期,記者亦注意到,在政策與資本的密集支持之下,5G領域的資本運作也日漸頻繁。
5G資本運作頻繁
為保殼忍痛賣子的*ST大唐(600198.SH),今年1月順利將成都線纜46.478%的股權過戶給關聯方烽火通信(600498.SH);為拓展通信天線業務,斥資1.53億元收購博緯通信51%股權的飛榮達(300602.SZ),日前收購也進入工商登記變更階段……
除了上述已經結束和逼近尾聲的交易之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A股資本市場尚在推進中的5G產業鏈并購還有三起。
主要包括國內ODM龍頭聞泰科技(600745.SH)收購功率半導體優質標的安世半導體、國內存儲芯片設計龍頭兆易創新(603986.SH)擬收購指紋識別芯片解決方案商思立微、通鼎互聯(002491.SZ)海外并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UTStarcomHoldingsCorp。(簡稱UT斯達康)。
截至目前,除了思立微因陷入匯頂科技(603160.SH)的專利權糾紛,給兆易創新的收購造成不確定性之外,其他兩項并購都在有條不紊進行。
其中最受關注的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一案,已經完成多筆款項支付。
最新公告顯示,截至2月11日,聞泰科技全資子公司合肥中聞金泰已經向轉讓方合肥廣芯支付了收購安世半導體的第二筆轉讓價款57.175億元,加上去年5月支付的57.175億元第一筆轉讓價款,合計支付款項已經達到114.35億元,完成了對合肥廣芯所持有的約49.4億元人民幣安世半導體財產份額的收購。
同時,聞泰科技參股公司上海小魅科技有限公司業已向GP轉讓方支付了第三筆轉讓價款共計3.2億元。
自2016年安世半導體從恩智浦體系中剝離之后,市場對于該世界一流半導體標準器件供應商的最終歸屬頗為關注,目前來看,被聞泰科技收入囊中已是板上釘釘。
另一邊,通信行業“老兵”通鼎互聯一則收購UT斯達康的公告,讓市場燃起5G產業鏈跨境并購的希望。
2月10日晚,通鼎互聯對外宣布擬以4922萬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UT斯達康26.05%股權。
加上交易前,通鼎互聯通過全資子公司通灝信息和開曼通灝投資持有的UT斯達康350萬股股份,交易完成后通鼎互聯將累計持有UT斯達康35.96%的股份,成為后者第一大股東,并將委派和提名合適人選擔任UT斯達康的董事和董事會主席。
“UT作為老牌的電信生產商,不管是品牌還是產品,在業界都是有一定影響力,它面向5G有很多產品和技術儲備,而我們公司本身也是通信行業的傳統企業,希望通過這次收購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在幫助UT發展國內市場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UT拓展海外市場。”2月19日,通鼎互聯證券部人士對記者說道。
行業整合加速
作為一個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型的行業,5G產業鏈具有投入較高、風險大、回報周期較長等特點,因此,并購重組成為了企業發展最有效的手段。
通鼎互聯證券部人士就對記者直言,未來不排除圍繞公司主營業務繼續做縱向并購,甚至海外并購。
“我們公司對外投資的整個思路是回歸通信行業,2013年-2015年公司投資了一些標的,回報周期是三五年,慢慢我們會逐漸尋找時機退出非通信行業的投資,而通信板塊不排除會有縱向延伸,因為公司主業是做光纖光纜等連接設備,未來我們希望能獲得技術含量更高、更尖端的科技。”上述通鼎互聯證券部人士說道。
但記者注意到,隨著5G投資的加速,企業資本運作雖稍有回暖,但相比2015-2016年的并購重組潮,當前5G產業鏈的并購數量、體量規模、交易金額等并沒有顯著提升的趨勢。
“主要是5G產業鏈上并購,國內沒有好的標的,規模比較小,尖端技術與國際稍有差距,而國外歐美等國家對核心技術的管控愈發嚴格,海外并購難度大,要求高。”2月19日,上海一家私募機構投資人對記者說道。
國金證券就曾在其研報中指出:“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加劇的背景下,我國企業在半導體等的尖端科技領域進行并購海外遇到的阻力將會空前提升,而且未來通過海外并購在高端制造和新興科技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將越來越少。”
在此背景下,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海外投資受阻,國內5G產業鏈相關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展內功,加大研發投入、加速行業整合或將成為5G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上述通鼎互聯證券部人士便指出:“除了海外并購外,由于國內光板塊的技術和國際差距不是特別大,公司近期也在與南大合作,關注光模塊,光組集成等技術,從產學研領域做布局。”
2月19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電子行業分析師也對記者說道:“其實從去年開始,各個企業的研發投入確實在加大力度,以前中國的半導體廠商主要是通過經銷商渠道成長起來的,后續肯定要靠硬技術。”
該分析師進一步指出:“目前產業鏈上還有很多未上市中小企業,大公司之間的整合基本在2015、2016年告一段落,國內中小企業的并購會成長起來;另外中興通訊事件之后,國內的終端廠商,如華為、美的、格力等,對上游半導體的支持力度在加強,以前由于半導體在他們的所有成本中占比很小,沒有扶持和替代動力,但現在這些大廠商正在慢慢轉變,開始培養國內的企業。”
關鍵詞: 5G資本運作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