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沒有負面新聞,不會生病,容貌永駐又才華橫溢,總能帶給我正能量和驚喜,還能夠全天候陪伴我,從不會喊累,他們不比任何一個真人偶像差
“它們沒有負面新聞,不會生病,容貌永駐又才華橫溢,總能帶給我正能量和驚喜,還能夠全天候陪伴我,從不會喊累,他們不比任何一個真人偶像差。”在問及為什么喜歡虛擬偶像時,一位在高校就讀的大三學生這樣告訴記者。
伴隨網絡應運而生的虛擬偶像,一經問世就受到90后一代的追捧,00后的到來更是壯大了其粉絲隊伍。目前,虛擬偶像產業已逐漸擴大至千億級市場規模,處在產業鏈上的平臺公司、內容公司以及研發公司等已超過百家。但即便如此,目前真正能夠盈利的相關公司僅占一成,亟待突破的虛擬偶像產業正行走在風口浪尖上。
虛擬偶像到底有多受歡迎
“虛擬偶像”是指,以完全的虛擬形象呈現表演內容,不以真人形象元素為基礎的偶像藝人。
從2007年日本克里普敦未來傳媒公司制作的“初音未來”,再到2012年由上海禾念公司制作的“洛天依”,網絡虛擬偶像已然成為21世紀青年一代所追捧的文化群體。據統計,國內僅2017年就誕生了14名虛擬偶像,超過往年數量的總和;2018年,虛擬偶像及組合數量更是突破30位,橫跨了音樂、漫畫、游戲等多個領域。
與真人偶像相同,虛擬偶像也存在線下線上的粉絲聚會,盡管沒有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物質載體,但是它同樣擁有著龐大的粉絲團體,舉辦大型演唱會、粉絲見面會和發行相關專輯。作為虛擬偶像鼻祖的初音未來在全球已坐擁6億粉絲,代言了上百家品牌,身價超過6億人民幣。
不同之處在于,虛擬偶像與粉絲之間的互動較真人偶像來說更具有參與性,不僅可以通過Cosplay與虛擬偶像交流,甚至還可以為虛擬偶像創作可發表的音樂作品。沒有背景設定的虛擬偶像極大增強了角色的可塑性,為粉絲們打開想象空間提供了平臺。
作為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2017年11月在上海舉辦了第三次中國官方演唱會。盡管票價最高達到1480元,仍然得到了粉絲的瘋狂支持。2017年6月,“出道”5年的洛天依在上海舉辦第一場線下演唱會,500張限量SVIP門票3分鐘就售罄,可見市場熱度。
不僅如此,也有虛擬偶像陸續登上各大衛視的大型晚會,洛天依就先后在2016年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2018年和2019年江蘇衛視春晚與真人明星同臺演出,全方位展現在觀眾們的眼前。
各企業團隊爭相探尋吸金模式
業內人士表示,自2017年起國內對于本土虛擬偶像的開發進入了高速期,在經歷虛擬偶像大批量“出道”后,各大廠商紛紛將目光轉投到虛擬偶像變現的路上。各企業品牌也從中尋覓“錢途”,品牌代言成為虛擬偶像收入的重要部分。
2017年,化妝品品牌百雀羚與洛天依合作;專注于防脫發的霸王洗發水推出了草藥擬人的動漫形象;2018年,Vsinger成員洛天依、言和、樂正綾、樂正龍牙加入維他檸檬茶。
廣告商表示,虛擬偶像不會主動產生負面新聞,人物形象更有利于長期保持,可控性高。此外,針對不同的品牌宣傳需求,虛擬偶像視覺形象調試更為便捷,不易出現利益糾紛問題,益處顯然大于真人明星。
此外,虛擬偶像與真人明星的合作也不僅限于在各衛視春晚舞臺上的合唱。2017年,虛擬偶像荷茲通過微博渠道選送第一季《明日之子》,與真人共同角逐廠牌之位;今年一月,易烊千璽與虛擬偶像努努Noonoouri攜手登上時尚雜志開年刊封面,跨越次元,展現時尚與科技的完美融合;更有虛擬偶像次元醬成為偶像女團SSIDOL成員……
為打通產業鏈,推動虛擬偶像內容的發展,今年年初,微博、克拉克拉、奇光影業、超次元等十幾家企業聯合發起成立虛擬偶像發展基金,投入價值1億元資金和資源,匯集業內AI技術,協同直播、社交平臺,扶持超過1000個優質內容IP,發掘行業優秀人才和優質項目。
一月底,騰訊視頻國漫打造的首座虛擬偶像主題城“十方大陸主題城”在上海落下帷幕,多位國漫虛擬偶像驚喜“現身”。動漫迷與虛擬偶像實現互動,促使虛擬偶像加速破壁步伐,探索了其商業價值的更多可能。
巨人網絡于去年10月底宣布即將推出首位虛擬主播MenheraCHan。克拉克拉也在兩周年發布會上宣布會在未來布局虛擬偶像市場,表示將通過本身現有資源來達成“人人可做虛擬偶像”的目的,從而實現盈利。
虛擬偶像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虛擬偶像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形象與故事的融合。迷你劇、音樂專輯、游戲等多形式立體地展示了這些偶像們的魅力,在引起觀眾共鳴方面更具優勢。其難點就在于作品的打造與運營的發力,專業、復合型的人才是保證團隊健康運轉的關鍵,而運營手段則是考驗著所有從業者的難題。
有網友發表評論稱:“我喜歡的是洛天依背后那些富有才華的團隊,以及他們傾注了愛意的作品。”不難看出,“內容為王”的時代,虛擬偶像也不例外。也許虛擬偶像的表演無法達到情感流露,真正打動人心的是情感充沛的歌詞及編曲。
其實,虛擬偶像作為憑空創造的產品,在形象、人設、運營等方面都需要更加精細設置,而這也直接關聯了一個虛擬偶像的發展前景。究其根本,內容驅使的IP力量仍是重中之重。
然而,內容方面的創作并非易事。據虛擬偶像“安菟”創作者劉勇介紹,安菟的成本除了一套3000萬元的技術投入外,其他成本主要花費在“虛擬偶像”的內容生產上。“比如要給安菟團隊錄一首歌,大概會花費100萬元。首先找比較好的團隊接一首歌,大概10萬~20萬元,然后要把歌錄出來,之后要做動補,動補之后還要修改數據,修改完數據搬到銀幕上100萬元就沒了,而且這還只是一首歌。”
相比之下,虛擬偶像的演唱會,則會花費更多的成本。一場12首歌的演唱會,算上內容成本,差不多需要2000萬元。“但下次成本就會減少,因為這12首歌第一次需要花費1200萬元,但當虛擬偶像學會了這套動作,再用時就沒有第二次成本了。”劉勇強調。
業內人士表示,以虛擬偶像為核心的產業鏈開發正處在初級階段,國內對于虛擬偶像的版權保護還存在一定的缺失,導致一些虛擬偶像的形象被濫用,非正版產品在國內購物網站橫行,這也是虛擬偶像未來進行品牌推廣和商業開發時必須跨過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