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的影響力還在持續發酵中。日本百貨店協會1月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百貨店的免稅銷售額創歷史新高,但免稅客的單次消費額因
電商法的影響力還在持續發酵中。
日本百貨店協會1月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百貨店的免稅銷售額創歷史新高,但免稅客的單次消費額因中國加強限制而開始下降,免稅品銷售呈下滑趨勢。
具體而言,日本百貨店免稅銷售額同比增長26%至3396億日元,免稅品占所有產品的銷售比重提高至6%左右,化妝品、食品和服飾雜貨等商品依舊熱門。但今年1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要求代購者亦須取得采購地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才能營業、網店經營者等向政府登記、如實納稅,影響到了代購行業。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12月免稅顧客的單次消費額同比減少2.3%,至6.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215元)左右。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進入1月后,大阪市內百貨店的免稅品銷售急劇減少,有的店鋪1月的免稅銷售額同比下滑了2~3成。被海外客青睞的日本百貨公司高島屋和大丸松坂屋,今年1月上半月的免稅銷售額也分別同期減少15%和7%。
此前莎莎集團第三季度業績全面下滑,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上述商務法的規定影響代購行業所致。
為了提高免稅銷量。高島屋和小田急百貨店等商家開始增加免稅結算等措施,以吸引回頭客;藥妝店松本清則在個別門店實施直接免8%消費稅的措施,其免稅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一成多。與從事藥妝店經營的同行相比,訪日游客對松本清業績的貢獻度更高。
此外,商家還在設法增加更多便利性服務,希望通過吸引更多人進店消費來彌補客單價的下滑。高島屋從1月28日起逐步推出可通過智能手機結算來收取免稅品返稅額的服務。日本阪急阪神百貨也在這個月初與微信合作,讓消費者可以購物后直接在百貨店內收得退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