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號稱史上最嚴減負年。年初,四部委發布《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8月份國務院又發布
2018年,號稱史上最嚴減負年。
年初,四部委發布《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8月份國務院又發布的《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
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親自帶隊突襲海淀黃莊,“瘋狂黃莊”告別瘋狂模式。
整個K12教培領域面臨著狂風暴雨般的洗牌與整頓。在這場整改的颶風中,教培界的兩大巨頭——新東方和好未來,都于近日交出了其最嚴禁補令后的第一份答卷。
整改之后,巨頭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新東方
1但此次Q2季度的營收增速卻創下五個季度來增速最低記錄。
新東方于1月23日公布其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從營收上看,新東方實現營收5.97億美元,同比增長27.8%(其中優能中學收入同比增長39%,泡泡少兒英語同比增長35%)。盡管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模式,
然而,更為值得關注的是,新東方出現了7年來首次季報凈虧損,其Q2季度虧損達2580萬美元,去年同期盈利430萬美元。
財報顯示,凈利潤虧損主要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股權激勵費用的問題。其Non-GAAP凈利潤(不包括股權獎勵支出和長期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為23.0百萬美元,同比增長69.2%。
事實上,自跨入2019財年以來,新東方的凈利潤不斷下滑。此前Q1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22.2%至1.232億美元。也就是說,2019財年上半年,新東方凈利潤同比下降40%。
新東方營收不斷增長,但凈利潤卻未有太大波動。增收不增利的現象開始顯現。
2、營業利潤率下降四個百分點,合規成本上升
從成本和費用端來說, 2019財年上半年新東方的成本費用不斷上漲。Q1季度達到 7億美元,同比增長40.0%,Q2季度達到6.3億美元,同比增長30.6%。
除了正常的擴張成本上升外,教培新規的整頓,也同樣帶來了成本和費用的增加, 而最直觀的表現就在營業利潤率上,新東方2019財年前六個月的營業利潤率為9.1%,而上一財年同期為13.1%,同比下降了4個百分點,利潤率明顯下降。
好未來
新東方七年來首次出現凈虧損,等到好未來發布財報時,眾人不禁捏了一把汗。
1、增速都不及往年,K12不及新東方
好未來昨日發布了其2019財年Q3季度財報。財報中,實現凈收入5.86億美元,同比增長35.3%;經營利潤為1.559億美元,增幅為60.5%;凈利潤為1.238億美元,增幅達204.5%。
這一業績看似亮眼,但對比去年同一時期財務數據,仍有差異。好未來2018財年第三財季營收增速為66.3%;而其經營利潤,則高達 102.1%。無論從凈收入還是經營利潤上來說,好未來增速都不及往年。
事實上,早在Q2季度,好未來就放緩了其線下的擴張步伐,Q2季度,好未來僅新增了18個教學點,增長數量為上一季度的一半,教室增量為13%,該增速是歷史低值。
對比下好未來和新東方的K12業務,好未來Q3季度收入增速是35.3%,新東方K12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約38%,新東方的K12業務增速超越了好未來,呈現出趕超之勢。
二、遞延收入,教培巨頭水土不服
除了合規成本上升外,監管政策對于教培行業的影響不斷顯現出來
對比兩家巨頭,好未來這一財季的遞延收入余額為8.66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74億美元有了明顯減少。而新東方則也出現了大幅度的遞延收入下滑。
新的監管政策要求培訓機構僅能提前預售三個月學費,這也是遞延收入減少的重要原因。以新東方為例,新東方將春季課程分為兩部分,同時調整部分城市的報名時間窗口,特別是泡泡少兒,從11月推遲至12月。這意味著將部分現金收入從Q2轉移至Q3。
但乂學教育創始人栗浩洋此前曾對媒體坦言:“一次性不得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對前10%的有充足資金有品牌的大機構影響不大。第一,現金流不會斷掉,第二,大機構本身就續班率高。“
“但對于小機構來說,大部分中等機構來說,續班率本身就勉強。再加上重新裝修、消防成本和增加面積、教師考證,肯定虧損無法收回成本,只能關閉。“栗浩洋指出。
由于教育行業是先 “先交費,后上課”,所以賬面上的遞延收入也往往高于其他行業,除此之外,預收款的金額反映了教育企業的服務受消費者認可程度和企業市場推廣能力
一位長期從事教研的一線教師向藍鯨教育表示:“教育部提出只收三個月的學費,實際上對教育機構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如果你的教學質量不行,退費率會更高,因為家長只用付三個月的費用,如果不滿意三個月后就可以再換一個教培機構。”
比如原來收九個月的學費,現在只允許收三個月的學費。假如一家機構續班率50%,也就是說六個月之后只剩下一半學生,9個月只剩下四分之一的學生。但是大機構續班率在90%,到第九個月留存的學生人數差不多。
三、好未來發力線上,新東方擴容線下
唯有變化才是永恒的。
面對政策的監管,以及社會的減負呼聲,在行業的洗牌與震蕩期,及時調整策略,尋求突破才是硬道理。
好未來在其Q2季度便明確了其重點——發力線上教育,獲得更大的市場滲透率。
好未來CFO羅戎在電話會議中就指出:“現在關于 k12 培訓的規定越來越多,而且目前家長和學生更愿意選擇線上培訓。對于未來容量的擴張計劃,我們要意識到我們的戰略是什么,是選擇線下越來越多的滲透和擴張還是選擇做大線上教育業務?毫無疑問我們選擇了線上模型以及雙師模式。”
除此之外,進入2018年,好未來就開始逐步淡化其課外培訓的標簽,而積極發力素質教育賽道。
而相比于好未來積極擴張線上的路子,新東方則依舊堅持線下擴張。
新東方在其Q3 季度的財報中明確,首先繼續擴大線下業務。新東方的目標是增加約20%-25%的容量;此外,將繼續向一些低線城市推廣新雙師模式學校;其次,加大對線上線下綜合標準化教學系統的投資,推廣其在線下語言培訓和測試準備服務。
最后,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新東方決心優化設施和控制組織成本,以推動利潤率的持續擴大和提高運營效率。于是,俞敏洪表態要親自上陣,擔任“三化”工作組組長,推動新東方內部效能優化,淘汰平庸員工。
總體而言,2018年來,對K12課外教培行業的監管政策頻出,專項治理逐步推進。教育部整改近26萬所教培機構。行業內亂象得到初步治理。正如廣證恒生在其研報中指出:“盡管短期內將階段性上升行業整體經營成本,長期來看整頓趨勢的延續有助于市場更加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