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晚間,力帆股份(601777)發布公告稱,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作價人民幣65000萬元將持有的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
12月17日晚間,力帆股份(601777)發布公告稱,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作價人民幣65000萬元將持有的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新帆”),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本公司不再持有力帆汽車有限公司股權。
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重慶新帆成立于今年9月5日,其股東為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車和家聯合創始人沈亞楠。這意味著,車和家將通過此次收購,獲得力帆汽車的汽車生產資質。
有消息稱,力帆股份擁有力帆汽車和力帆乘用車兩張資質,出售力帆汽車的資質,不會影響力帆自身乘用車的生產。
早有合作傳聞
事實上,車和家與力帆之間早已聯系密切。
今年11月,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公示了有關重慶力帆汽車常州分公司年產10萬輛增程式純電動SUV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重慶力帆汽車將租用車和家的現有廠房組建年產10萬輛的增程式純電動SUV項目。外界開始猜測,車和家將通過由力帆汽車“代工”生產的方式造車。
不過,車和家最終并未采取代工的模式,而是擬收購力帆汽車曲線方式獲得了后者的生產資質。在此之前,威馬、拜騰、電咖等新創汽車企業均選擇通過收購的方式,獲取生產資質。
除了通過收購力帆汽車獲得資質之外,力帆將與車和家展開深度合作。
17日晚間,力帆股份發布的關于與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公告顯示,雙方通過資源互補、技術互補等有效合作方式,形成有效技術聯盟,在新能源技術領域、新能源汽車開發領域、車聯網領域、人車交互及數據共享等領域,加速技術向產品的有效過渡,共同為綠色出行、智能網聯和智慧交通領域提供全面、系統、可靠的實施方案。
力帆與車和家合作的主要內容和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增程式純電動動力模塊控制技術的研發成果共享、車載人機交互系統的研發成果共享、針對B端共享和網約車領域定制車型的研發成果共享、基于車聯網應用的數據分析,應用場景的探討和數據共享、車輛后市場服務模式的共同探討和共享。
此外,雙方還同意,力帆股份有權出資且車和家同意接受力帆股份出資參與車和家最近一輪融資,融資金額、融資價格根據屆時與其他交易方共同協商確定。
代工合法仍高價購買資質
由于難以在首款車量產交付之前獲取發改委審批的新建純電動生產資質,為了搶占時間窗口期,新造車企業主要選擇兩種方式來加快產品推出的進程:一是和傳統車企合作代工生產,二是通過收購有資質的“殼”企業來獲取資質。
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如果采取與傳統車企代工生產的方式,新造車企業難以完全掌握汽車生產的主動權,但能夠節省資金,讓新勢力將有限的資金更多地投入到產品的研發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中;通過收購獲得資質,盡管將更有利于新造車企業對產品的品質進行直接把控,但需要花費大量資金。
12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該《辦法》首次明確,允許汽車“代工”生產。
事實上,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兩家新造車企業,均是通過代工的方式進行量產車的生產。蔚來首款量產車ES8和第二款車型ES6均在江淮蔚來工廠生產,而小鵬首款車小鵬G3則在海馬小鵬鄭州工廠生產。
而在工信部明確“代工”的合法地位之后,業內猜測將有更多車企會采用代工的方式加快推出首款量產車。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資質將不再像此前一樣受到熱捧。
然而,在“代工”模式已經被官方認可的前提下,而此次車和家擬通過6.5億收購力帆汽車的資質,并與其展開深度的合作。可見,即便“代工”模式被認可,造車資質的價值仍然相當可觀。
不過,對車和家而言,時間正變得更加緊迫。今年10月,車和家正式發布了首款車型增程式SUV理想智造ONE,并對外宣布該車計劃在常州工廠生產,并將在明年年底前開始交付。車和家花費重金解決資質難題,也掃除了如期交付的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