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場賺錢效應差,不確定因素積累,私募多降低倉位以規避風險。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私募整體倉位已降至51.48%,較年初降低近30個百分點。不少私募表示,目前市場向下空間有限,但漲幅也有限,中性倉位更有利于靈活應變。近期市場較為活躍,個別私募已進入滿倉狀態。
私募倉位降至年內新低
華潤信托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CREFI指數(華潤信托陽光私募股票多頭指數)成份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為51.48%,為年內新低,較前一月下降4.8個百分點,較年初大幅降低28.64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中性倉位是多數私募的選擇。仁橋資產總經理夏俊杰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倉位維持在30%~50%。云溪基金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陽勇表示,12月份是資金較為緊張的時段,還有萬億信托到期。此外,由于市場已經歷過一波較充分的反彈,目前不會追漲加倉,而是持續減持漲幅較大的品種,提升滯漲品種的倉位,保持平衡。
和聚投資研究部表示,目前其產品倉位在六七成左右,市場中長期趨勢行情仍需觀察,中性倉位可以兼顧結構性波段機會。
不過也有個別私募開始加倉。滬上某中型私募董事長透露現已滿倉操作。“很多大型私募降低倉位是在調結構,畢竟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現在市場熱度提升,很多私募都在加倉。”
另外一位私募董事長也表示,目前市場已接近底部,之前倉位很低,10月下旬開始加倉,現已加滿,加倉標的主要看基本面和走勢兩個方面,看好三季報業績好、持續成長、走勢不錯的個股。
重在把握結構性機會
雖然私募整體倉位下降,但個別板塊和行業的配置比例卻有所上漲。華潤數據顯示,10月份,私募對港股的平均配置比例上升至16.19%,較上月增加2.48個百分點;對創業板平均配置比例為7.08%,較上月上升0.37個百分點。從行業上看,多元金融、耐用消費品與服裝和材料II三大行業獲得私募增持,分別增加2.53、1.75和1.06個百分點;平均配置比例最高的三個行業為“食品、飲料與煙草”、“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以及“材料II”,分別增加12.37、9.69和8.81個百分點。
多位私募人士表示,目前市場熱度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中長期對A股保持樂觀,重點在把握結構性行情的機會。
夏俊杰對于A股的樂觀預期基于三大中長期因素。首先,去杠桿和流動性問題已最早出現了實質性改善;其次,經濟見頂回落,但不會失速,構成股票估值的最大部分是長期假設下的自由現金流。“‘長期假設’假設的是國家的方向和命運,10月底的政治局會議以及習主席對民營企業的定位和鼓勵,可以緩解市場上很多人長期的困惑和擔憂。”他表示,另外,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的進程,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的預約會晤,懸念即將揭曉,盡管最終結果仍不可測,但這是一個期權事件,向下的風險已鎖定,向上的驚喜值得期待。
陽勇則表示,在政府對民營經濟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下,市場投資預期發生改變,市場人氣得到比較大的修復,題材股和成長股迎來超跌反彈,市場整體投資熱度有一定的回升。不過,目前市場仍然是存量博弈階段,后續會有所分化,只有那些真成長股才會走出獨立行情。“這輪領漲股的邏輯多偏向政策和概念,前期機構投資者配置低,上漲阻力較小,雖然沒有扎實的財務報表基礎和產業邏輯支撐,但很多股票已經跌了八九成,技術上存在超跌反彈的需求。”
上述投資總監也表示,市場更可能維持震蕩格局,向上向下空間都較為有限。明年應該是可以獲得絕對收益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