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亞洲股市走弱及地緣政治風險事件迭起等影響,全球避險情緒正卷土重來。10月23日,美國三大股指全線下挫。北京時間10月24日美股低開,收復
受亞洲股市走弱及地緣政治風險事件迭起等影響,全球避險情緒正卷土重來。10月23日,美國三大股指全線下挫。北京時間10月24日美股低開,收復了大部分失地。原油市場方面,即便隔夜美股反彈,原油期貨依然處于持續拋售的壓力下。截至北京時間10月24日21時,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報價一度觸及8月底以來最低點75.11美元/桶。受美國股市下行帶來避險情緒的影響,黃金價格出現了短線的強勢反彈,并且成功突破了1230美元,飆升至近三月高位。業內預計,若美股進一步下跌勢必拖累美國經濟成長,疊加原油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擔憂,黃金的上揚可能持續。(包芳鳴)
當美股在10月初突然暴跌并席卷全球之時,很多人認為這是短期的高位調整;但隨著財報季高潮和即將開始的中期選舉,美股將進入一個持續調整的階段,甚至很有可能直接進入熊市。
盡管市場短暫在10月11日的大跌中反彈,避險情緒很快卷土重來。當地時間10月23日,美國三大股指在道指成分股 3M與卡特彼勒發布不及預期的三季報后暴跌。雖然標普500指數尚未跌入回調區域,但周二下跌之后該指數的大部分成分股已經跌入調整區間。
在美債收益率走高、企業盈利增速放緩以及國內外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下,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是賣出的信號。市場普遍認為,宏觀環境改變太大,今年美股恐怕無法重溫傳統的圣誕節上漲行情,未來三周可能是最后的“高光時刻”。
從現在開始的兩周是美股三季度最密集財報期,也是近期市場最關心的焦點,除了考核熱門行業、熱門公司的當季業績外,中期選舉的不確定性和貿易等因素也進一步放大了下跌的可能。
倫敦資本集團的研究部門主管Jasper Lawler就向客戶們表明,“投資者正在屏息以待亞馬遜等重要公司公布財報。此外,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也意味著投資者們還沒有為全力押注風險資產做好準備。”
北京時間10月24日美股低開,但受波音等良好財報的影響,開盤十分鐘后,道指上漲逾百點,其中波音漲幅擴大至4%對道指上漲貢獻突出;標普500指數目前漲0.05%,納指跌幅收窄至不到0.1%。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Michael Wilson的市場觀點明顯向熊市轉變。他表示,美股近期任何反彈的嘗試都不會持久,板塊下跌“輪盤賭”很快要蔓延到整個大盤。
不及預期的財報引發普跌
10月23日的大跌的直接原因是開盤前令人失望的財報。
卡特彼勒財報稱制造成本上升,全年業績指引低于市場預期;3M的銷售額出現兩年來最大幅度下跌,三季度盈利和營收都遜于預期,并下調了2018全年的盈利目標。
3M是全球著名的制造業公司,擁有超過5萬種產品,涵蓋家庭用品、醫療用品、運輸、建筑到商業等,并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組成股之一。
根據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調查顯示,三季度3M公司的營收為81.5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81.7億美元,同樣未能達到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的84.1億美元。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個涵蓋廣泛的成分股同樣回調了其未來預期。
“美股企業財報季的開頭悲觀。”研究公司DataTrek Research的聯合創始人Nick Colas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沒錯,有些公司的業績是超出預期,但沒那么常見了。”
根據彭博報道,在近1/5發布了財報的標普500成分股中,有85%的盈利跑贏了市場預期,與二季度的高水平一致,但只有65%的公司營收跑贏預期,落后于二季度的72%,已經展現了值得警惕的信號。
“毫無疑問,市場進入了避險模式,”一位紐約大型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很多公司不是沒有增長,而是增長沒有以前快,這就會引起下跌。”
據湯森路透的金融與風險業部門Refinitiv統計,標普500指數的505只成分股中,大約353只股票(約70%)已從52周高位下跌至少10%。其中,有179只股票(約35%)已下跌至少20%,進入熊市地帶。
Refinitiv統計還發現,從整個紐交所來看,有1256只股票觸及52周低位,只有21只股票創出新高。
利率上升后企業盈利堪憂
10月10日、11日兩日拋售不僅是對特朗普上臺后大漲的回調,更可能是美股十年大牛市的逆轉。
市場對利率飆升的擔憂并不容易緩解。這一輪美股牛市的延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在美聯儲持續加息背景下,一旦刺激政策退出,美國經濟增速就將開始放緩,美股可能就要遭到沖擊。
尤其是利率上升的形勢下,此前不斷飆升的美國股市的估值已經變得過高。摩根士丹利還認為,昔日熱門的成長股和科技股還會再跌6%-8%。
從歷史數據分析,股市在一段強健的上漲行情后,通常會回調修正少許。這次的牛市始于2009年。在這波牛市中,共有21次超過5%的跌幅,包括最近的這次。
標普500指數連續兩日收于200日移動均線下方,為2016年3月以來首見。
該指數長期保持在200日均線上方的情況并不多見。一旦這種局面被打破,短期內通常會繼續下跌,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熊市的開始。
盡管是否轉熊仍未完全明朗,早在10月中旬美股大跌之前,機構投資者們就已經大規模減倉了。貝萊德數據顯示,有多達248億美元的機構投資者資金在第三季度被贖回,長期資金凈流入創出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
貝萊德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在接受CNBC采訪時還稱,由于政治不穩定性和對全球貿易局勢的擔憂加劇了市場恐慌情緒,他已經看到大批量的資金趕在此輪大跌前出逃,而在散戶、iShares基金、機構投資者這三類貝萊德的客戶類別中,只有機構投資者出現資金凈流出。
根據彭博追蹤的數據,今年三季度的貝萊德機構資金凈變動規模是2015年第二季度以來最大的,而比機構投資者跑得還要多的是非ETF股指類產品,資金出逃規模多達30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