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成立。28 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是上海自貿區的起點,5年來,保稅區域
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成立。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是上海自貿區的起點,5年來,保稅區域通過打造機床、酒類、化妝品、醫療器械、智能制造等專業貿易平臺,已吸引6個銷售規模千億級、10個銷售規模百億級產業集聚。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李兆杰介紹說,隨著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改革持續深化,截至2018年6月,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累計新設企業3.07萬家,其中外資企業近7700家,近90%以備案方式設立,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2017年,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二期(以下簡稱產業園)竣工,現已成為全國進口機床廠商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依托產業園的保稅展示及便利的貿易平臺,澳大利亞ANCA集團亞太區總部——昂科機床(上海)有限公司今年5月遷入產業園后,集團的亞太業務得到了迅速拓展。
“以前公司的機床概念機常會因為沒有具體貨號而被退回,現在保稅區域允許概念機進入,機器未發布前我們就能把概念機拿來中國展示,使銷量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昂科機床(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經理鄭超告訴記者,得益于保稅區域的便利化政策,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公司還將把最新型號的機器帶到現場展出。
貿易便利化是保稅區域制度創新的重點,圍繞“一線放開、區內自由”,保稅區域推動貿易監管部門出臺并集成運用先進后報、十檢十放、關檢“三個一”等近百項制度創新措施。目前保稅區域一線進境貨物入區時間平均縮短2至3天,進出境時間較上海關區平均水平下降78.5%和31.7%,企業物流成本減少10%以上。
德國GOM公司是一家精密工業三維計量企業,其擁有高精度的工業和自動化三維坐標測量技術,主要服務于汽車、航空和消費品等行業。該公司亞洲區總經理倪亦鞍告訴記者,利用超高精度3D掃描技術,產品掃描一個蘋果手機外殼只要4分鐘,掃描一個金屬車身僅需45分鐘。入駐產業園后,依托政策創新和制度紅利,企業所有生產的設備、零部件等均可第一時間寄送到亞洲其他國家,成本也大大降低。
“總體來看,制度功能創新激發了市場活力,保稅區域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經濟發展處處長肖凡表示,2017年,保稅區域內智能制造服務企業合計完成銷售額近620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37%。(完)
關鍵詞: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