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以不可預知的速度正在向未來狂奔,猶如離弦之箭。近年來,政府對于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人工智能的發展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和
AI正在以不可預知的速度正在向未來狂奔,猶如離弦之箭。
近年來,政府對于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人工智能的發展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和重視。《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發布,更是標志著AI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以其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科技公司也將AI視為下一站的革命。面對巨大的浪潮,微軟、谷歌、亞馬遜以及中國的BAT等全球科技巨頭嗅覺靈敏,都在積極深度布局,并加碼投資。一份來自《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人工智能投資一直穩定上漲,而中國人工智能投融資自2016年開始超過半數,在融資規模上處于領先地位。
真金白銀的“押注”,正反映了資本市場對于AI的牢牢的信心。過往無數商業案例的告訴我們,在激烈競爭的行業中,只有少量公司能存活下來,那些具有創新能力、能主動擁抱趨勢的公司更具競爭優勢。
在人工智能底層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缺乏AI基因的傳統企業,要如何面對來勢洶洶的沖擊和挑戰?又該如何通過AI,拿到通往下一站的“船票”?
新時代來臨AI賦能之勢已凸顯
塔塔咨詢公司認為公司只有兩種,有人工智能的和不賺錢的。
在其發布的《越來越聰明:人工智能正在怎樣提升全球公司的表現》全球趨勢年度報告中,塔塔咨詢公司對全球四大地區的835名公司高管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4%的公司把人工智能視為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并認為在2020年仍保持這項技術的領先優勢對公司來講非常重要,50%以上的公司甚至將其視做一項革命性的技術。
這份研究報告也顯示,在AI的投入力度和公司盈利能力之間也存在明顯的相關性。那些因為AI實現了最大收入增加和成本減少的公司,在AI的前期投入相比最少的公司要多花費將近5倍的資金,但從2015年數據也可看出,前期投入更多的公司們平均收入增加了16%,而后者僅實現了5%的增長。
“AI的魔力就是賦能行業高效運行。”在不久前的世界智能大會上,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組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組長潘云鶴指出。
例如,大渡河水公司匯集各種水溫、雨量等氣象數據,由AI根據各電站的水位平衡、少調負載、控制棄水、市場需求以及機組工況等,對公司的三座水電站自動進行一體化調度控制,大大增加了發電量。與此同時,更多的傳統行業也正在被AI所優化、重塑甚至顛覆。
在出行領域,AI結合大數據,為人們選擇司機、規劃路線,讓交通行業變得更為迅捷。在傳統制造業,貓王使用百度Duer OS,通過語音自由控制收音機,讓聽收音機變得有趣,收獲了一大批年輕受眾,也讓瀕臨消失的產業起死回生。
而在醫療行業,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聯合科研團隊研發的“阿爾法醫生”,耗時23秒,完成了300張核磁共振影像圖的直腸癌病灶勾畫,經與病理切片比對,準確率達到95.22%,而與其競賽的一家三甲醫院3名影像科醫生,在5分鐘內完成149張影像圖勾畫,準確率為93%。
另外,美國舉辦8年的圖像識別挑戰賽ImageNet也在2017年也宣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ImageNet從2010年舉辦以來,看誰能以最高的正確率對物體和場景進行分類和監測,從8年前的識別準確率只有70%,到現在的差錯僅有2.7%,這個錯誤率遠低于人類的5.1%。可以說,極高的正確率意味著競賽已無意義,而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遲早將會有更多領域被AI攻占。
在這一背景下,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來自產、學、研各界的高管、學者、專家紛紛強調了緊抓AI對于未來的重要性,百度CEO李彥宏更是直指AI化時代來臨,“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與AI無關。”
這意味著當商業環境發生劇變,那些無法及時轉變,維持舊時現狀的公司將在裹挾中艱難前行,甚至被淘汰。而基于戰略上重新思考,主動跟隨新一輪技術建立新“護城河”的企業,將在市場重新建立格局之時,牢抓新的機遇。
攜手AI 跨越多維鴻溝是根本
作為一項被賦予類似人類學習和思考能力的技術,AI被賦予了某種救贖的意義。但對于大多數中國的企業而言,如何才能借助AI登上諾亞方舟,卻是心中的疑惑之點。畢竟,AI對他們來說有著不低的門檻,依然“深不可測”。
“當時金融科技興起,我們在風險控制、客戶營銷等方面都遭遇了巨大的挑戰,”某金融行業CIO告訴財經網,此前他希望通過借助AI、大數據等技術進行企業AI化轉型,來應對新商業模式帶來的沖擊,但高層們對于新技術保持著觀望的態度。
該CIO表示:“老板們都認可AI技術,”但要拿出真金白銀做投入,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得到回報,企業高層們還是猶豫了,因此這件事情在內部非常難以推動。
其實,金融業具有濃厚的數字屬性,大量的業務和交易數據都能為AI提供很好的應用場景。“還是公司在戰略文化、思維上落后了,”后來,在看到同行業其他公司與BAT合作共建金融大腦,真正簡化了身份驗證、保單審核等作業流程之后,這名CIO有些后悔當初沒有再嘗試去與老板溝通在AI方面發力。
對于此類傳統企業而言,缺乏萬物互聯的意識,沒有重新思考公司戰略而導致錯失良機是心中之痛。但對于另外一些嗅覺非常靈敏的企業來說,技術、資源、人才的匱乏等等,才是橫亙在其中的鴻溝。
目前,國內傳統制造行業依舊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以鋼鐵行業為例,一方面去庫存和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另一方面國家粗鋼供給已經大于市場需求,導致企業利潤被進一步壓低。因而,每個鋼鐵企業都在尋找可提升產品質量的方法。
而個別大型制造公司在AI方面的應用,例如自動質量控制、預防性維護等方案,讓很多公司看到希望。但更為現實的情況是,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自身缺乏技術的基因,難以理解AI技術的復雜性,也缺乏在AI領域長期而巨大的投入。
AI技術復雜且燒錢,在算力、數據、模型訓練、人才等方面,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大量資金的加持。貓王收音機CEO曾德鈞就清楚地認知到了這一點,“在AI能力上,我們并不擅長,”因此貓王并不打算去投入、研究,“因為不知道哪年能完成,也不知道要投入多少。”
此前據一名接近百度人士透露,百度在2009年完成一個AI系統可能需要200~300人的頂尖科學家團隊忙上一年。這種大成本的投入,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或許無法承受,更別提專業的系統、設備還需要專業的人員來維護,此中投入更是難以估算。
同時,除了BAT等長期投入AI的公司之外,很少有公司能夠獲取足夠的技術人才,而AI整合戰略本身涉及到數據采集、組織結構設計、AI項目的優先次序等,復雜程度非AI戰略專家不可。
另外,企業轉型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勞力結構調整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轉型后人才、技術的儲備都是傳統行業無法避免的問題,而隨著AI替代人工或將引發的恐慌,傳統行業更是要做好提前的心理準備。所以,在倫理方面,傳統企業面臨著難以逾越的山脈。
AI雖好,但門檻卻很高,想要真正實現轉型并利用AI落實到應用之處,傳統企業還需要跨越思維、技術、資源、人才、倫理等方面的鴻溝。
三維一體 讓傳統企業AI轉型成可能
“目前在AI采用方面,依然存在諸多挑戰。”Gartner全球管理副總裁Phli Todd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表示。但不可否認的是,工業化、信息化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個屬于AI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這個時代里,A技術I不斷演化和推進,應用發展也將從ToC向ToB端轉移。傳統企業要實現AI化的轉型,到底該突破哪些方面的阻礙?李彥宏給出的建議是:三維一體。即具備AI思維、擁有AI能力、遵循相應社會道德倫理規范。
AI思維意味著必須基于萬物互聯,重新思考公司的戰略。曾德鈞談到,先要有思才會有技術、產品,思維才是推動社會的真正動力。另外,AI對于數據訓練集的依賴極高,這意味著,越早主動擁抱AI,將數據能力和AI結合在一起的企業,越有可能建立核心的競爭力。
面對思維、技術、資源和人才方面的短板,貓王選擇了與巨頭合作。事實上,百度、阿里、騰訊等業界領先企業很早就開始布局、搶占AI時代的制高點。例如,百度搭建平臺、造開放生態;阿里在電商、物流等零售服務業務體系內給商家提供支持;騰訊在游戲領域加速落地。幾方大佬頻頻亮相為AI發聲,也可看出它們對AI的重視。
而在擁有AI能力方面,曾德鈞認為,今天的智能算力更多地集中在BAT等巨頭手上,如果其他企業并不具備AI化的能力,那么可以選擇巨頭提供的像自來水一樣的AI服務,不僅能節省社會大量重復工作的成本,也對AI時代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中信出版集團同樣也是借助了專業技術公司能力為業務進行賦能。通過百度Duer OS,中信書院得以將枯燥的文字轉成了語音的有聲書,讓讀者享受更有趣的閱讀體驗。在翻譯方面,出版社通過AI進行翻譯提效,而被解放出來的編輯則抽出精力投入到更精美的詞句雕琢之中。
同時,中科慧眼負責人也表示,企業要盡可能多地開拓橫向聯系,以更開放的態度去降低技術獲取的難度。此外,傳統企業要AI化,不能依賴經驗主義,要改變故步自封、低頭研發的套路,與百度Apollo的合作,降低了其開發的時間和成本,也得到了比自研更優的成功。
可以說,這幾家企業正是基于公開的、成熟的第三方基礎AI能力之上,進一步結合行業特點和競爭環境,深入場景發展出了屬于自己獨特的AI應用能力和優勢。這種做法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并將精力放置于核心優勢上,來強化自身所擅長的業務。
正如李彥宏所說,現在AI領域存在著大量開源、開放的平臺,世界領先的科技公司在這方面的投入都是長期、巨大的。因此,無需所有企業都重新發明一遍輪子,企業要學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而不是發明人工智能的技術。
在倫理方面,中科慧眼和貓王負責人均指出,AI倫理是解決AI發展方向、給出AI與人類共存問題的必由之路,沒有倫理的AI是極端可怕的。事實上,只要遵循一定的規范,就有可能避免倫理、隱私所帶來的風險。例如,在AI化轉型之中,企業要做好轉型的培訓,要讓員工理解AI的目的并非取代人工,而是為了賦能企業,讓員工得以從低級、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有機會專注于更專業的事。
而李彥宏也提出了公司發展必須遵循AI倫理的四個原則:一,AI的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二,AI的創新愿景是促進人類更加平等地獲得技術能力;三,AI存在的價值是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四,AI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他認為,企業必須要牢記初衷,把安全、把倫理以及廣泛的社會關懷,融入到公司的血液當中。
在中信出版集團副總編輯蔣蕾和中科慧眼負責人看來,AI化公司三維一體是每一家公司都繞不開的事,也是很多公司所面臨的艱難選擇,正如移動公司必將取代PC時代,AI的洪流正在不可阻擋的到來,企業如果不能認識到未來萬物互聯的必然趨勢,必然在戰略決策上束手束腳,不能有實質性的突破。“是一定要跟上的事,”蔣蕾說。
面對來勢洶涌的AI化時代,傳統企業既希望搭上去往下一站的諾亞方舟,卻又面臨種種障礙不得其解,但他們擁有的一個共識是“但AI化刻不容緩 不適應或將被取代,”對于這些迫切希望完成華麗轉身的企業,AI化三維一體是破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