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女性創業在中國呈上升趨勢。在《福布斯》雜志發布的2017年全球56位白手起家的女億萬富豪榜單上,有21位是中國企業家,占總數的37 5
港媒稱,女性創業在中國呈上升趨勢。在《福布斯》雜志發布的2017年全球56位白手起家的女億萬富豪榜單上,有21位是中國企業家,占總數的37.5%。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22日報道,2017年,在中國一個衡量創業活動的指數中,女性與男性創業者的比例為0.87,高于0.7的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創業觀察發布的早期創業活動指數是指18歲至64歲年齡群體中的新創業者或新企業主所占的比例。
報道稱,事實上,女性創業在中國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在前幾代人中,成功的女性包括幫助將海爾集團打造成為世界上主要白色家電制造商之一的海爾集團聯合創始人兼前總裁楊綿綿、在1999年至2018年擔任世界主要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公司董事長的孫亞芳以及世界第一大家用空調制造商格力電器的前總裁董明珠。較為年輕的女性也有所成就,比如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聯合創始人彭蕾。
研究發現一些有趣的趨勢。首先,中國的女性創業者都很年輕。根據中國在線平臺“36氪傳媒(36Kr)”和初創企業孵化器“美女創業工場(GirlUp)”2017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當今中國的女性創業者往往集中在21歲至30歲的年齡群體,而全國就業女性則以36歲至45歲的年齡群體為主。
報道稱,過去的調查發現,成功的女企業家往往出身于國有企業,在那里磨練了自己的商業頭腦,提高了管理技能,積累了創業所需的資本。而現在,更多的女性創業者是白手起家,而且開始創業的年齡更早。
報道指出,失敗不再是什么恥辱;在36氪傳媒調查的樣本中,許多女性是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創業。
第二,技術賦予了中國女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能力。幾年前,房地產和物流等傳統行業是女性致富的最快途徑。而現在,新技術正在帶來改變企業的互聯網經濟——從電子商務、叫車服務到人工智能和機器人。
報道稱,女性尤其認為,非傳統行業的入行門檻較低,有著更加平等的性別環境。36氪傳媒發現,在接受調查的中國女性創業者中,有36%在數字經濟領域工作,其中約64%集中在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生態系統中。
報道稱,科技企業家龔海燕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生于湖南省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卻考上了大學。在上海讀研究生期間,龔海燕曾花500元人民幣(約合73美元)在一個交友網站上注冊,以尋找自己的終身伴侶,卻發現這家公司使用的是盜取來的個人資料。這促使她創辦了自己的婚戀交友服務網站。龔海燕的“世紀佳緣”網站也是在大學宿舍里制作的。15年后的今天,該網站已經擁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近1.9億注冊用戶。
第三,教育程度的提高也促使更多的女性自己創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海外上大學,其中有許多人回國創業。中國女性創業者中有大約60%在國外受過教育;其中有51%是在美國念的大學。在接觸過西方文化后,她們在抓住機會方面更加大膽。
全球創業觀察發現,與以前的女性創業者甚至是男性創業者相比,現在的女性創業者更多的屬于“機會拉動型”創業。
換句話說,這些女性并非將創業視為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條路,而是因為看到了機會才選擇創業的,是受到了個人抱負和成功目標的“拉動”。
報道稱,當然,她們面臨著一些特有的障礙,尤其是性別歧視。例如,初創企業的女性創始人往往會被低估,因此被忽視而無法獲得融資機會,而且和從事其他職業的女性一樣,女企業家也被認為應該擔負起持家教子的責任。
報道指出,幫助和培養下一代女性創業者需要所有人的支持,既包括男性也包括女性,既包括政府也包括非政府組織,從而創造出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安全、可持續的商業環境,并從根本上改變關于性別角色的傳統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