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10日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為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定下了基調。在談到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方向時,央行強調,穩健
央行8月10日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為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定下了基調。在談到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方向時,央行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預調微調,注重穩定和引導預期,強化政策統籌協調,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近期外匯市場波動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報告》特別以專欄形式介紹應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的變化。
“不搞競爭性貶值,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等外部擾動。”《報告》強調,無論是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的人民幣匯率升值,還是今年二季度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都是由市場力量推動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這從官方外匯儲備和央行外匯占款變化上也能反映出來。
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據《上海證券報》,《報告》指出,下一階段要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具體而言,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節奏,加強前瞻性預調微調,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之間的平衡。
同時,《報告》稱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在充分發揮宏觀審慎評估(MPA)逆周期調節作用的同時,適當發揮其導向性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在信貸政策方面,《報告》表示,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強化信貸政策定向結構性調整功能,做好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
《報告》要求,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銀行債務存量,推動分類協商處置存量債務,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與此同時,積極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優化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與服務,做好化解過剩產能金融服務工作;加大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綠色金融、物流、養老等現代服務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人民幣匯率不會作為應對外部擾動工具
據《經濟日報》,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以專欄形式回應了市場對近期人民幣匯率變化的關切。報告認為,有彈性的匯率機制發揮了浮動匯率“自動穩定器”的功能,目前市場預期平穩、分化,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總體平衡。
報告指出,2017年以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總體平衡,人民幣匯率在市場力量推動下有升有貶、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2017年全年升值6.2%,2018年一季度進一步升值3.9%,二季度貶值5.0%,2018年上半年貶值1.2%。衡量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有效匯率的CFETS指數2017年全年升值0.02%,2018年一季度升值2.0%,二季度貶值1.1%,2018年上半年升值0.9%。
“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中央銀行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擾動。”報告強調,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匯率彈性逐步增強。無論是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的人民幣匯率升值,還是二季度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都是由市場力量推動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這從官方外匯儲備和央行外匯占款變化上也能反映出來。
報告指出,在保持匯率彈性的同時,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必要時通過宏觀審慎政策對外匯供求進行逆周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
加強“幾家抬”政策合力
據《北京商報》,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對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及內部動力關注度均有提升。記者注意到,相比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此次央行新增加了“幾碰頭”和“幾家抬”的內容。
央行表示,注意防范短期內需求端“幾碰頭”可能對經濟形成的擾動。從國際環境看,貿易摩擦給未來出口形勢帶來較大不確定性,可能造成外需對經濟的邊際拉動作用減弱,還可能沖擊投資者情緒,加劇金融市場波動。世界經濟政治形勢更加錯綜復雜,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存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依然較大,可能對金融市場運行和資本流動等造成沖擊。從國內看,隨著地方政府投融資行為和金融機構運作更加規范,基建投資增速有所下行,短期內或對經濟形成一定擾動,但從中長期看有利于實現經濟增長動能轉換。一些企業債務風險暴露,民間投資活力尚顯不足,內生增長動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和防風險之間的平衡仍面臨較多挑戰。
央行表示,需要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發揮好“幾家抬”的政策合力。
這也從另一方面解釋了此前央行人士多次發聲,喊話“更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原因。招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貨幣政策的調整顯然不足以緩和“幾碰頭”帶來的負面沖擊。例如,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局方面就需要政策集中發力,除了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外,還需要財政部加大財稅政策激勵。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涉及到資金供求雙方的意愿和能力,這與如何把握好去杠桿的節奏和力度密切相關,也與財政政策能否真正做到更加積極有關。因此,央行在此時提出“幾碰頭”、“幾家抬”核心思想就是希望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形成合力,化解短期不利因素集中發酵的不利影響。
事實上,近期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已重點研究了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金融部門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問題。央行表示,下一階段,在堅持規范管理、強化監管基本方向的同時,要加強政策統籌協調,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