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全球證券投資市場分化態勢加劇,資本流動集中在美國的趨勢愈發明顯。除新興市場受到影響之外,歐洲、日本、
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全球證券投資市場分化態勢加劇,資本流動集中在美國的趨勢愈發明顯。除新興市場受到影響之外,歐洲、日本、英國也未能幸免,出現大量資金流出和股市波動。受股市、債市開放力度加大影響,中國持續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
從近期數據看,雖然新興市場資金流動較此前兩個月有所改善,但全球證券投資資本流動集中在美國的態勢愈發明顯。這既是7月份全球市場分化態勢的一大特點,也反映出投資者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后續影響的擔憂。
國際金融協會8月初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經歷了兩個月的資本外流之后,7月份新興市場非居民資本投資出現119億美元凈流入。雖然資本流動方向出現逆轉,但是7月份的資本流入量仍然是過去兩年最差的月份之一。
其中,新興市場股票流入79億英鎊,債券市場流入40億英鎊。從地區看,拉丁美洲在股票和債券市場資金流入最多為72億美元,主要是巴西和墨西哥國內外形勢改善吸引了大量資金。亞洲新興市場資金流入規模為54億美元,中東和非洲地區只有4億美元。與上述凈流入形成對比的是歐洲新興市場國家,由于美國威脅制裁土耳其,歐洲新興市場出現10億美元凈流出。
回顧整個二季度,在經歷了此前5個月的凈資本流入之后,新興市場在6月份總體出現凈資本流出240億美元。這主要是全球風險厭惡情緒上升和貿易局勢緊張所致。受此影響,二季度總體資金流入規模為110億美元,相比一季度1180億美元凈流出大幅下降。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市場的總體資金流入狀況。花旗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的一周內,債券型基金凈流入42億美元,股票型基金凈流入17億美元。從市場來看,美國公募基金吸引了大多數資金流入。其中,僅ETF基金就流入50億美元。
美國市場資金大規模流入是以歐洲市場流出為代價的。數據顯示,同期歐洲市場基金持續錄得資金流出,一周累計流出量為5.1億美元,回吐了自2017年3月份以來的所有資金流入。
分析認為,雖然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整個7月份上升了2.66%,一改1月份至6月份下滑7.6%的頹勢,但近期增持美國防御性股票并減持新興市場資產的態勢似乎進一步強化。投資者將7月份的全球股票持倉比重從6月份的46.8%提升至47.5%,為4月份以來新高。但是,其新興市場股票配比從6月份的12.4%下降至12.2%。路透調查顯示,在全球股票投資整體規模上升情況下,投資者下調新興市場配比的核心原因是貿易摩擦的后續發展。
事實上,貿易摩擦沖擊的并不僅僅是新興市場國家,美方盟友日本也被同時拉下了水。數據顯示,投資者也將日本股票配比從6月份的19%下調至17%,為今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因為多數受訪者將日本視為全面貿易摩擦的另一輸家。
不被投資者看好的還有英國市場。路透調查顯示,投資者的英國股票持倉比例已經從2016年6月份英國公投決定脫歐時的11.6%削減至9.7%,同期英國公債的持倉比例也由12.6%下滑至7.6%。這主要是源于英國脫歐不確定性,不僅沖擊了投資者信心,也造成英國股市6月中旬以來大幅下滑。二季度英國股市曾因英鎊貶值帶來技術性上漲6%,但近期英國富時羅素250指數已經吐出了全部漲幅并跌至年初水平之下。
值得關注的是,在進一步完善對中國債券和股票流動資金統計之后,國際金融協會認為,隨著近期中國股市和債市大力度開放,國際投資者今年以來看好中國資產的態勢得到進一步體現。統計顯示,7月份流入中國股票市場的資金規模為53億美元,年初以來總體流入規模為41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60億美元增長明顯;債券市場6月份流入規模為76億美元,年初以來總體流入規模為600億美元,也較去年同期的90億美元增長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