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債登)日前發布的統計月報顯示,截至2018年7月末,境外機構在該公司的債券托管量達13540 77億元,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債登”)日前發布的統計月報顯示,截至2018年7月末,境外機構在該公司的債券托管量達13540.77億元,在繼續刷新歷史紀錄的同時,環比上月末增加582.22億元,為連續第17個月增加。分析人士稱,近期人民幣債券利率走低、匯率有所貶值,可能影響未來境外投資者的投資節奏,但外資流入我國債市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連續17個月增持
7月份,中債登托管的債券面值總額共增加了7491.97億元。主要投資者中,商業銀行托管量增加7312.11億元,仍為絕對增持大戶;緊隨其后的便是境外機構,其托管量增加582.22億元;而當月券商托管量僅增加47.36億元,保險減少9.21億元,非法人產品減少1004.76億元。
2017年以來,境外投資者在債券市場大肆買買買的“豪氣”讓人刮目相看。統計顯示,自2017年3月以來,境外機構在中債登的債券托管量已連續17個月增加。進一步統計顯示,2017年末,境外機構的托管量為9741.45億元,全年增加1952.96億元;今年前7個月,已增加3799.32億元,這一持倉增加額不僅高于2017年全年數字,也超過了同期的保險、券商、資管產品等等,在全部機構投資者中,僅次于全國性商業銀行,是今年以來的第二大增持機構。
中債登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境外機構的債券托管量,較上年同期增加60.92%,較上年末增加了39%。
需指出的是,上述統計均以中債登統計數據為基礎,統計范圍為在中債登托管的相關債券,不含在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債券以及直接在中證登托管的公司債等。目前,上清所尚未公布7月份托管數據,但6月份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托管在上清所的債券總額為2499.1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債登和上清所托管的債券總額約為15457.66億元。
大趨勢不會變
中債登數據顯示,6月份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870.85億元,增持量創下今年以來的新高。相比之下,盡管7月末境外機構在繼續增持,但增持量已有所減少。在連續17個月增持之后,未來境外投資者的投資熱情還能否維持?
這個話題備受關注。
境外投資者很關注人民幣未來的利率和匯率走向。平安證券報告指出,境外投資者在投資我國債券市場時,主要目的是追求收益,即考慮中外利差的相對收益和匯兌損益之后的綜合回報。理論上講,當我國債券與其他國家債券利差擴大,且人民幣升值時,我國債券對境外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人民幣債券對外利差在收窄,同時人民幣在貶值。目前10年期中、美國債利差約為50BP,處在過去7年來的低位。特別是,境外投資者偏好短期債券,但目前中、美1年期國債利差已不到30BP,且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利差未來可能繼續收窄,甚至出現倒掛。同時,4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出現新一輪貶值,并且從對美元雙邊匯率貶值逐漸演變為對一籃子貨幣的貶值。
利差和匯率變化,使得人民幣債券對外資的吸引力相比今年初已有所下降。未來境外投資者如果繼續調整投資節奏和力度并不奇怪。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外資流入我國債市的大趨勢不會因為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短期波動而發生大的變化。從較長時間來看,對外開放的政策紅利將繼續釋放,人民幣資產仍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美元資產之外的一項有益補充,同時人民幣在快速貶值之后,繼續貶值空間或許已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