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于美東時間8月1日起,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企業(8個實體加36個附屬機構)列入出口
當地時間8月1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稱,于美東時間8月1日起,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企業(8個實體加36個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包括多家電子、航空研究機構。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剛剛就美國商務部將部分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發表談話稱,我們注意到美國商務部將部分中國實體列入美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中方反對美動輒對中方實體實施單邊制裁的立場從未改變。中方敦促美方采取切實措施,放寬對華出口管制,保護和促進雙方企業開展高技術貿易與合作,維護雙方企業的合法權益。
對此,一位接近中美談判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回應稱,現在已經不是貿易爭端了,貿易爭端只是美國的一個借口,其目的是遏制中國強大,以防止對美國構成威脅。
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孫遠釗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說,這是聯邦商務部工業及安全局(BIS)所做的行政決定,類似對中興通訊采取的手段,后果相當嚴重。
他表示,這個管制措施與中興類似,不過是依據不同的外貿管制條款,并且已于7月27日生效,“但顯然是來不及放在當期的《聯邦公報》上,于是就拖到了下一期(8月1日)才公開。這也是頗不尋常的,顯示決策的過程相當匆促。”由于該決定不需要經過通知—聽證的程序,那就是最后的規則。BIS本身不是安全部門,但顯然與美國國安部門有相當密切的聯系。這些處置原本是專門針對“敵對國家”的企業而設,被這樣使用可謂極為罕見。“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把過去許多依法行政的倫理與行之已久的慣例都打破了。”孫遠釗說。
但多位國際貿易及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時代已經發生改變,采取禁止對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的措施,并不能阻止技術向全球的擴散,也不能阻礙中國的技術進步。一位多次參與此輪301調查的中方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方應該尊重市場的作用,僅從企業案例來看,蘋果當年與三星對簿公堂,發起這么多訴訟,領先的蘋果得到便宜了嗎?恰恰相反,在這個過程中,三星的品牌美譽度、知識產權的運營能力和研發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美商務部宣布技術封鎖的企業有44家中國企業,包括:中國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院以及下屬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3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4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5研究所以及關聯和下屬單位、中國技術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河北遠東通信。主要涉及到的是中國電科,中國電科目前擁有8家上市平臺,即四創電子、國睿科技、杰賽科技、太極股份、海康威視、華東電腦、鳳凰光學、衛士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