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卓杏生從家鄉福清走出,為了創一番事業,不遠千里北上來到了山西。在這里,他有了事業的開花結果;在這里,他同樣尋找到了和他志同
年輕時,卓杏生從家鄉福清走出,為了創一番事業,不遠千里北上來到了山西。在這里,他有了事業的開花結果;在這里,他同樣尋找到了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
加入山西福建商會,對卓杏生而言,不只是抱團取暖,更多的是對家鄉的眷戀。他鄉遇故知,我想便是如此。
因而,對于商會建設和發展,他總是勞心勞力,盡己所能為商會做些事情。他認為,可以通過商會這個團體,在福建和山西兩地搭建一個信息和資源共享的平臺,把福建的優勢和資源帶到山西,把山西的優勢和資源帶到福建,為兩地政府以及民間經濟的深層次合作探索一條新的路子。
不論是家鄉福建,還是第二故鄉山西,卓杏生都有著一份歸屬感,而這份深厚的情感,也讓他潛心為商會的發展勞心勞力,默默貢獻。
近日,記者對山西福建商會執行會長卓杏生進行了深入采訪。他對于商會的感情和建樹,令人感嘆。
這一段時間,卓杏生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精神加以了學習,這讓他對商會發展有了新的見解。在他看來,商會增強生命力,需要結合商會實際,把握正確方向,提高服務水平,切實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他也就此提出幾點自己的意見: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樹立服務會員的意識,努力為會員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二是要切實增強服務大局意識,服務好慈善事業發展,充分調動會員的積極性,把會員的思想和行動凝聚和統一到慈善事業發展上來;三是要切實強化創新發展的意識,努力開創商會工作新局面,結合商會的特點,進一步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勇于創新。
“不斷探索商會的工作新思路,帶動會員參與慈善事業,助推會員企業創新發展,才能開創商會的新局面。”卓杏生如是總結。
今年是改革開40周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更加活躍,各地商會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何提升生命力促使商會長久發展,成為擺在全國各大商會面前的一大考驗。
近日,山西福建商會執行會長卓杏生在接受采訪時講到,商會首先應加強政治、經濟、政策等方面的學習能力,其次還要廣泛展開社會活動,才能夠讓商會擁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山西福建商會,成立于1999年12月12日,山西省首家異地民間商會。17年來,商會積極辦會,為會員服務,團結鼓勵和引導在晉閩籍企業界人士,促進晉閩兩地的經濟、商貿、文化和信息交流,為在晉閩商打造一個有溫情、有能量的平臺。
“商會只有真正將自身做強做大,才能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卓杏生向記者闡述了商會與政府、社會的關系,他說,商會承擔了企業與政府、社會的聯動的重擔,因而更需要增強團隊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