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文化日報報道,今年上半年在韓國Google Play上市的中國產游戲有91款,而韓國游戲卻一款都未能出口到中國。根據韓國業內消息,韓國Goo
據韓國文化日報報道,今年上半年在韓國Google Play上市的中國產游戲有91款,而韓國游戲卻一款都未能出口到中國。
根據韓國業內消息,韓國Google Play銷量最好的10款游戲中,有3款是中國的。據推測,去年中國游戲在韓國掙到2000億韓元以上的銷售額。擁有約34兆韓元規模、作為全球最大游戲市場的中國主導韓國游戲銷量的30~40%,而韓國游戲卻在苦苦等待中國國內相當于游戲服務許可權的“版號”。韓國有分析認為,中國自去年起將400余個版號交給外國游戲,但對韓國游戲差別待遇,是借薩德問題壓制韓國游戲的布局。
韓游戲出口競爭力下滑 非中國有意“壓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財經評論員陳鳳英表示,韓國游戲出口不佳,并非中國有意“壓制”,過去中國游戲在全球市場是非常弱勢的,日本、韓國游戲進入中國市場很容易。但現在中國企業在開發方面的優勢已經逐漸顯現,同時市場導向也發生很大變化,中國年輕人變得更加喜歡中國的游戲,中資企業、自營企業的競爭力上升,韓資企業競爭力反而開始下降,因此出口減弱。
中國游戲市場需求變化 韓企可與中企合作
陳鳳英認為,中國游戲市場的發展階段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在發展初期,市場需求相對于是初級的,國外各種游戲很容易進入中國市場。但現在市場發展到了中高級階段,對游戲質量的要求很高,游戲企業需要在研發、開發上下大工夫。
另一方面,中國的消費市場也發生巨大變化,游戲消費也在不斷升級,企業必須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開發新的游戲。對于韓國游戲企業來說,與中企合作是很好的一種方式,與當地企業合資進行開發的市場導向性會比較強,能夠更加了解中國的游戲玩家需要什么,進入中國市場可能會更容易些,是韓企拓展中國市場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