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上午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 6157,上調9個點,結束此前八連降的態勢。但當天,在岸人民幣收報6 6490,創出8個
2日上午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157,上調9個點,結束此前八連降的態勢。但當天,在岸人民幣收報6.6490,創出8個月來的新低。離岸人民幣日內跌破6.67關口,創去年10月3日以來的新低。
路透社2日稱,6月是人民幣遭遇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月份之一。在中美互相發出連串關稅威脅后,6月中旬,人民幣加快貶值,當月人民幣兌美元下跌3.4%﹐創近20年來最大單月跌幅。
6月,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以及投資者對美國將繼續加息的預期升溫,讓眾多新興市場貨幣受到沖擊。其中,韓元和新臺幣兌美元分別下跌約3%和1.4%。韓元錄得自2016年11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阿根廷比索兌美元6月也大幅下跌11%,南非蘭特跌逾7%﹐巴西雷亞爾下跌近4%。
對于人民幣而言,國金證券認為,在短期交易情緒退潮后,人民幣匯率仍會回到以往對一籃子貨幣相對穩定、跟隨美元指數波動的格局。國金證券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匯率不會大幅貶值,預計全年溫和貶值2%-3%。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人民幣持續貶值是因為美元指數走強所致,是被動貶值,相對于一籃子貨幣,人民幣仍然保持穩定。譚雅玲認為,在中國實行外匯管制的情況下,人民幣目前的下跌并不會觸發金融風險。
有外媒報道稱,市場推測中國可能會利用人民幣貶值作為武器,來對付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緊張關系,導致雙方的貿易戰演變成為匯率戰。但譚雅玲認為,人民幣匯率下跌為被動型下跌,外媒相關報道沒有任何依據。
經濟學家劉杰也認為,與匯率走勢相比,中國央行更加關注的是國際收支的安全,只要不出現持續的、大規模的資本外流和結售匯逆差,央行也就無意干預外匯市場。
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影響方面,譚雅玲分析說,人民幣匯率下跌對出口有利,但會抬升進口價格。而對于有美元需求的人群來說,可能使得兌換美元的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