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族除了需要轉移交通事故帶來的風險,還需要轉移汽車本身故障帶來的風險。面對汽車質保期到期之后的故障問題,相關機構推出了汽車延保服
有車族除了需要轉移交通事故帶來的風險,還需要轉移汽車本身故障帶來的風險。面對汽車質保期到期之后的故障問題,相關機構推出了汽車延保服務,有分析認為,未來幾年我國汽車延保市場將產生1000億元以上的市場規模。
從經營主體來看,目前涉足該市場的主要有整車廠、汽車經銷商、第三方服務機構以及保險公司四大主體。不過,此前保險公司的參與度還不高,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保險行業正準備加大力度耕耘汽車延保市場。
千億元級市場規模展望
公安部交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1億輛,其中汽車達2.17億輛,新車、二手車交易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相關研究機構分析認為,根據歐美汽車市場的發展規律,在未來三年內,隨著脫離原廠質保期的車輛存量大幅增加,國內汽車延保服務市場將迎來井噴式發展,市場規模將逼近1000億元。
汽車延保即汽車延長保修服務,是指車輛過了原廠保修期(大部分車輛是購買滿3年或行駛10萬公里)后,相關機構所提供的延長年限及里程的保修服務。與交強險和商業車險主要保障交通事故造成的車輛及人員損傷不同,汽車延保保險只保障汽車本身的質量問題,即車輛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故障。
不過,相對于交強險和商業車險的高投保率,目前汽車延保業務的滲透率還較低。根據業內人士提供的行業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延保市場經過了十年發展,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新車延保業務滲透率平均不足10%,而歐美汽車延保滲透率在40%以上??梢?,我國汽車延保服務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汽車延保市場可分為新車銷售渠道以及在用車渠道。從新車延保市場來看,如果乘用車年銷量穩定在2000萬輛上下,延保綜合滲透率能提升至25%,一年期基礎延保產品平均價格為2000元,則每年全國新車渠道就會產生約100億元的汽車延保市場。同時,在用車尤其是二手車的延保市場需求也較為強烈。
從延保產品的設計來看,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大多數產品只服務8年以內的汽車,主要是為了防控風險。據消費者楊先生介紹,其在4S店購買的延保服務一共可以保障5年(從3年質保期到期之后開始計算),也就意味著保障8年內的汽車。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隨著相關數據的積累、汽車質量的提高,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服務范圍可能將進一步擴大。
保險業擬推行業性汽車延保險
從汽車延保業務的運營模式來看,其性質與保險類似,都是先交費再享受服務,并且有保障范圍。不過,由于對此類業務的性質并無明確的官方界定,因此,目前有多方主體參與其中,包括整車廠、汽車經銷商、第三方服務機構以及保險公司等。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保險業的汽車延保業務將逐漸從試點走向全面鋪開、加速布局,保險業擬研究制定汽車延保保險條款。
事實上,保險公司在汽車延保市場的試點從2014年就已經開始,但并未大規模推廣,主要以責任險的形式展業。“此前我們的汽車延保業務歸在車險部,由車貸險處進行管理,形式為機動車延長保修責任保險。”某財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稱,目前此類業務整體上還屬于小眾、小量的業務。
根據在業界流傳的《商業車險示范條款研究工作組2018年度第一次例會會議紀要》,中保協將在8月底之前研究制定汽車延保保險條款,成立了延保產品小組,6月份要在行業內部征求各保險公司條款需求、消費者需求情況調研并完成條款初稿設計;7月份要完成條款初稿討論并定稿、征求行業意見并報送銀保監會、根據行業反饋意見進行調整;8月份要確定示范條款并發文。
“汽車延保市場有潛力,保險公司也有意開拓交強險和商業車險之外的業務,下一步應該會加大拓展力度。”上述財險公司負責人表示。
尚需處理好配套問題
盡管市場空間很大,保險公司也有較高的積極性,但業內人士也指出,險企開展汽車延保險業務,也面臨幾大問題,一是數據積累的問題,二是銷售渠道的問題,三是出險認證的問題。
具體來看,在數據積累方面,目前由于險企涉足汽車延保市場時間尚短,業務量也較小,因此對每一類型的汽車的故障率及修復難度、修復費用等方面都缺乏豐富的數據積累,其在產品設計、價格制定和風險控制方面面臨一定的難度。
在銷售渠道方面,險企銷售汽車延保業務所依托的4S店等平臺本身也可開展延保業務,雙方形成直接競爭關系,一旦4S店希望自營此類業務,險企的產品就難有展示機會,競爭優勢被削弱,盡管險企可以開拓其他渠道,但銷量就會較小。
在出險認證方面,某險企的車險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到,對于交強險和商業車險而言,出險的責任認定有交管部門進行權威認證,同時險企也有較為成熟的核賠體系和核賠團隊,對風險的把控有較為豐富的經驗。但對于汽車延保業務來說,承保范圍較為復雜,在銷售過程中也容易出現誤導,比如“買了延保險就相當于開老爺車,車子本身出了什么問題都幫你免費修好”之類的表述,一旦真正出險,又沒有權威部門提供權威認證,因此,在后續的理賠和維修服務過程中就容易出險糾紛,保險公司把控過嚴,容易導致客戶體驗差,甚至影響商業車險業務,而一旦風控過于寬松,則又可能導致業務虧損,甚至面臨欺詐風險。
整體來看,在車險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形勢下,險企需要不斷進行業務創新,而汽車延保業務可能成為細分市場創新的抓手之一,或與車險形成組合產品,或與4S店和第三方機構聯手共同開發市場,提高汽車延保產品的滲透率,都是值得期待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