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相繼出臺
隨著《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相繼出臺,從上至下、從政府到企業,都在助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工信部指出,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至關重要的起步階段,從建設先進網絡基礎設施,到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都已經制定了詳細的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我國要初步形成有力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工業互聯網體系。
作為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支撐環節,制造業創新中心是全面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6月12日,四川省經信委發布通知,認定“工業云制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為“四川省工業云制造創新中心”。與此同時,四川省還成立了國內首個在工業云制造領域成立的聯盟。
獲悉,四川工業云制造創新中心將以“公司+聯盟”的形式,聚集國內云制造的優勢能力資源,并力爭一年后由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整合工業云制造產業的創新資源
今年以來,四川有關工業互聯網布局、推介的動作越來越密集:成立省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發布四川工業互聯網平臺首批實踐案例……12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通知稱:經研究,認定“工業云制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為“四川省工業云制造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
創新中心將采用“公司+聯盟”形式進行組建。于是,12日還召開了工業云制造創新聯盟的創建會。來自工業云制造、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團體組成了一個聯合體,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擔任指導單位,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為首屆聯盟理事長單位。
記者了解到,聯盟的主要工作是聚焦國內云制造的優勢資源,包括開展工業云制造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的合作研發;創造、推廣、應用和保護聯盟成員的知識產權;制定和推廣云制造相關技術標準;建立產學研互動機制;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和創新人才培訓工程等。
“創新中心采用的‘公司+聯盟’組建形式,有別于以往松散的聯盟、協會組織。”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余強告訴記者,“一般公司的組織架構是董事會下設總經理,進入創新中心的企業將迎來一個組織架構的改變,介于董事會和總經理之間會增加聯盟的專家委員會。后者由聯盟內公司的股東和外部專家構成。”
如此一來,聯盟將直接參與公司的經營。主要目的是促進工業云制造領域共性關鍵基礎技術研究、技術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應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提升工業云制造的創新能力。
力爭升級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余強還提到,完成認定的四川省工業云制造創新中心目前僅僅是省級的制造業創新中心,一年以后力爭將其升級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這樣就能獲得國家“一案一例一策”的專項支持。
“創新是制造業振興的主引擎,是加快轉型升級的‘牛鼻子’。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是建設和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的重大舉措,也是全面提升制造業持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日前,在南京召開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范書建做出上述表示。
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的提出是為了推動科技成果向產業轉移轉化,以制造業創新中心為節點開展創新中心網絡化布局。目的就是要通過政府引導,聚集創新資源,主要面向行業共性技術,解決行業反映突出的共性問題,彌補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之間的這個“死亡之谷”,提高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轉化水平。
《中國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的目標。為體現創新中心的“高水平、唯一性”,國家工信部此前擬定了22個重點行業領域,并在每個領域選擇一個區域布局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云制造是其中之一。
目前我國已有五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 (北京)、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西安)、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武漢)、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沈陽)和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