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投公司)軌道車輛生產基地在保定市滿城區舉行開工儀式。中國第二家正式擁有軌道車輛制造牌照的
近日,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投公司”)軌道車輛生產基地在保定市滿城區舉行開工儀式。中國第二家正式擁有軌道車輛制造牌照的企業正式步入規模化生產準備中。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以下簡稱“中國中車”)在中國地鐵城軌車輛裝備制造中無人撼動的絕對地位或被沖擊。
該項目總投資約45億元,占地1500畝,計劃2019年底實現廠區全部竣工,未來將具備地鐵A型/B型整車、市域快軌車輛、中低速磁浮列車、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等系列產品制造能力。京投公司稱,屆時,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工廠將成為年產千輛、銷售額達百億元的制造企業。
京投公司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此次公司決定在保定建設車輛生產基地原因有二,一是響應中央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是保定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務雄安新區的舉措;二是布局京津冀,尤其是北京地鐵城軌車輛市場,爭取在未來京津冀地鐵車輛招標中占得先機。
爭奪資質與人才
京投公司成立于2003年,原名為北京地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直屬北京市國資委。該公司主營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投融資與管理,業務范圍還包括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與信息技術服務、土地與物業開發經營等。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2010年12月,北京地鐵車輛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車裝備”)取得城市軌道車輛投標企業資質。當年,京車裝備打破了中國中車在地鐵城軌車輛板塊的壟斷,獨立中標北京地鐵7號線35組210輛電動客車項目,正式擁有軌道車輛制造牌照,成為中國第二家可以制造地鐵車輛的廠家,當前京車裝備占據國內地鐵車輛10%左右的市場份額。
上述京車裝備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補充稱,京車裝備前身是北京市地下鐵道車輛設備修理廠,原隸屬于北控交通裝備公司。京車裝備在北京的生產基地僅23萬平方米,年造列車250?300輛,雖然擁有制造資質,但無論規模與產能都無法與中國中車抗衡。在北京地鐵招標中,京車裝備“心有余而力不足”,從2013年開始,京車裝備就為籌建新廠做準備,但是困于資金問題,京車裝備的擴張之路頗為緩慢。
改變出現在2017年。當年3月,在北京市國資委的支持下,京投公司收購了京車裝備,通過收購,京車裝備獲得了京投公司強大的資金支持。同時,京投公司擁有了珍貴的軌道車輛制造牌照,完成了自己在軌道交通車輛裝備制造業布局的第一步。
擁有了車輛制造資質后,京車裝備最缺的就是軌道車輛制造人才,京投公司于是開始了其第二項大手筆動作。京投公司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2017年6月,京投公司高薪挖來了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原總經理盧西偉,任京投公司旗下北京軌道交通技術裝備集團總經理。
中車長客是中國中車旗下開展地鐵業務最早,研發、制造能力最強的子公司,中車長客一家企業占據著中國地鐵市場近三成份額,更是中國中車地鐵海外市場的主力軍。近年來由于城市軌道交通市場爆發式增長,眾多軌道交通企業開始涉足車輛制造,包括中車長客在內的中車主機廠研發人員成為市場爭搶的對象。
盧西偉是地鐵技術專家,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后,盧西偉來到中車長客的前身長春客車廠,先后擔任地鐵研究所副所長、設計處副處長、處長、副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中國中車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盧西偉業務水平過硬,工作業績突出,是盧西偉是地鐵技術專家,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后,盧西偉來到中車長客的前身長春客車廠,先后擔任地鐵研究所副所長、設計處副處長、處長、副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中國中車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盧西偉業務水平過硬,工作業績突出,是中國一流的地鐵車輛技術專家,從2010年開始,國內外多家公司多次開出優厚條件挖他過去,但盧西偉一直沒有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