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統計數據,今年以來,定向增發募集資金規模呈現下滑趨勢,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136家上市公司共計實施149次定向增發,發行規模合計超3000億元。而去年同期共有230次定向增發,發行規模超6000億元。《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統計數據,今年以來,定向增發募集資金規模呈現下滑趨勢,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136家上市公司共計實施149次定向
上海財經大學量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嘯昨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定向增發減少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巨額增發項目和企業平均募資規模均有明顯下降,2018年前5個月發行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定增項目為8家,2017年同期這一數據為14家;二是在政策影響下,定增融資繼續低位運行,2017年5月份,證監會下發《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規定“定增股東限售期解禁后,集合競價12個月內減持不得超過50%”等一系列硬性指標,更是將定增獲利空間進一步壓縮;三是目前定增發行大多是按照市場詢價發行,10%的價差安全邊際太小;加上減持新規實行,減持時間太長,進一步加劇了不確定性。這使得以往穩賺不賠的定增明顯降溫。
今年1月份至5月份,定向增發募集資金規模呈現震蕩下降趨勢,分別為976.82億元、1161.76億元、553.71億元、460.61億元、24.75億元。從5月份定增項目行業分布來看,有建筑裝飾、機械設備、化工、交通運輸、計算機;從定增融資目的來看,涉及收購其他資產、補充流動資金、項目融資、償還銀行貸款。
有十年證券從業經驗的獨立經濟學家徐陽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來看,今年前5個月,監管層對再融資領域的限制沒有大的改變,因此再融資速度進一步放緩。
關鍵詞: 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