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美貿易摩擦再起,意大利政局動蕩,以及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加劇影響,全球股市集體大跌。周二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1 58%,意大利指數下
受中美貿易摩擦再起,意大利政局動蕩,以及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加劇影響,全球股市集體大跌。周二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1.58%,意大利指數下跌2.71%,英國倫敦富時100指數下跌1.26%,法國巴黎CAC40指數下跌1.29%,德國法蘭克福DAX指數下跌1.53%。受此影響,周三東京日經225指數下跌1.52%,韓國綜合指數下跌1.96%,中國上證綜指下跌2.53%、深證成指下跌2.35%、恒生指數下跌1.57%。
A股板塊層面,僅食品飲料漲幅0.44%收紅,通信、采掘、機械設備板塊跌幅較大,分別下跌4.33%、3.90%、3.88%。
事件
1.美國白宮5月29發布聲明,將對5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包括高科技以及與“中國制造2025”相關的產品征收25%關稅,最終征稅名單將在6月15日宣布。此外,將在6月30日之前宣布對與“工業重要技術”有關的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投資限制和出口管制措施。中國商務部迅速回應稱,白宮發布的策略性聲明有悖于中美雙方在華盛頓達成的共識,無論美方出臺什么舉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經驗捍衛中國人民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
2.意大利政局動蕩,候任總理科塔雷利考慮放棄委任,可能在數月內重新舉行大選,這可能導致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放棄統一貨幣。目前來看,討論意大利脫歐仍然為時尚早,疑歐派五星運動黨和北方聯盟黨需要在秋季的大選中獲勝,并需要贏得一會2/3席位完成憲法修改,整體而言意大利實現脫歐的概率較小。于此同時,意大利風波也暴露了其本國的多年以來積累債的務困境,5月25日穆迪將意大利主權債務評級列入降級觀察名單,如果債務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可能對歐洲及全球的經濟復蘇進程形成拖累。
3.隨著美元走強、美債利率上升,新興市場面臨資本外逃、本國貨幣貶值的壓力,阿根廷、巴西及土耳其等國均出現股市、債市、匯市大幅震蕩。
解讀
一、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短期影響可能集中在技術領域,其本質反映了中美對于世界經濟領導地位的爭奪,這也將是中國走向強大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回顧日本在70年代完成工業化之后走向全球的過程,美國也曾多次使用貿易制裁來遏制日本的發展,但日本仍然完成了產業升級,并且從中等收入國家發展成為了高收入國家。我們對中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有足夠的信心,首先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穩定在10%以上,市場潛力巨大;其次,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轉型升級,從追求數量轉變為追求質量,供給側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新的經濟經濟增長點如互聯網應用、移動支付、共享經濟、高鐵等領域不斷涌現,保證了經濟總量的可持續發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長期看中美貿易摩擦將進一步激發各行各業依靠技術進步實現產業升級的決心。
二、全球避險情緒增加,歐洲及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資本外逃壓力。對中國來說,我們認為不必過度擔心資本外流的壓力。首先,美元長期走強的概率不大,美國經常賬戶和財政赤字項目等基本面數據預示強勢美元可能會在未來某個時點見頂。其次,經濟表現是決定一國貨幣強弱的重要指標,未來中國經濟仍將保持穩健增長,穩定的經濟、金融環境對國際資本具有較強吸引力。
中歐基金認為,貿易摩擦以及全球避險情緒增加對A股市場的影響有限,A股公司整體的盈利增速仍將繼續改善,隨著A股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以及大獨角獸CDR制度快速推進,大批優秀企業將進入國內外投資者視野,增加市場的吸引力和活躍度。我們對A股市場的中長期發展充滿信心,短期如果市場過度調整,或將為投資者帶來較好的買入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