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絕對不是標題黨的作為。在互聯網金融幾乎都快泡沫化的中國,關于世上是否真有互聯網金融的爭論,居然還能像沉渣一樣時不時的泛起,也難
這可絕對不是標題黨的作為。在互聯網金融幾乎都快泡沫化的中國,關于世上是否真有互聯網金融的爭論,居然還能像沉渣一樣時不時的泛起,也難怪有人要作此提醒了。其實,我們在中國看到的任何互聯網金融的技術或商業模式雛形,都發源于歐美,無一例外!只是他們不叫互聯網金融,叫FinTech,金融科技!如果美國駐華大使給你一張中文姓名的名片,你可千萬不要按中文拼音去美國查人!在FinTech中,目前最熱鬧的就是區塊鏈技術了。
據報道,全球主要的金融機構甚至納斯達克交易所,已經或馬上要建立區塊鏈實驗室,以試驗區塊鏈技術在各種金融場景中的應用。花旗銀行甚至在內部發行了自己的數字貨幣“花旗幣”。瑞士聯合銀行(UBS)在區塊鏈上試驗了20多項金融應用,包括金融交易,支付結算和發行智能債券等等。
有人預言十年之后互聯網金融會消失,因為屆時互聯網金融如同互聯網一樣已經融入世界,萬物互聯,化為無形。我一直在想象,那個時候的互聯網金融會是怎樣呢?《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這本書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找到答案。
我們都知道,信任是世界上任何價值物轉移、交易、存儲和支付的基礎,缺省信任,人類將無法完成任何的價值交換。最初人們靠血緣和宗族來建立信任,接著人們靠宗教和道德來建立信任,后來人們靠法律和組織來建立信任,否則人類社會無法完成越來越多的各種各樣的價值轉移和交換。
隨著人類社會越來越數字化,隨著互聯網由傳遞信息、消除信息不對稱的信息互聯網向傳遞價值、降低價值交換成本的價值互聯網進化。人們開始嘗試通過數學算法來建立交易雙方的信任關系,使得弱關系可以依靠算法建立強連接,讓一些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展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價值交換活動成為現實,這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在價值交換領域的一個重大進步。其中,金融交換活動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應用。
區塊鏈本質上就是交易各方信任機制建設的一個完美的數學解決方案,而比特幣就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偉大的應用。區塊鏈技術原理來源于一個數學問題:拜占庭將軍問題。該問題的背景是,東羅馬帝國時期,幾個只能靠信使來傳遞信息的圍攻城堡的聯盟將軍,如何防止不會被其中的叛徒欺騙、迷惑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數學家設計了一套算法,讓將軍們在接到上一位將軍的信息之后,加上自己的簽名再轉給除發給自己信息之外的其他將軍,在這樣的信息連環周轉中,讓將軍們得以在不找出叛徒(找叛徒將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解決辦法)的情況下達成共識,從而能保證得到的信息和做出的決策是正確的。
區塊鏈的基本結構也是這樣的。人們把一段時間內的信息,包括數據或代碼打包成一個區塊,蓋上時間戳,與上一個區塊銜接在一起,每下一個區塊的頁首都包含了上一個區塊的索引(哈希值),然后再在頁中寫入新的信息,從而形成新的區塊,首尾相連,最終形成了區塊鏈。到2015年8月29日,比特幣區塊鏈上共有372016個區塊,總數據容量40G,算力400P(也就是400千萬次浮點計算),目前我國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算力也只有33P。區塊鏈技術一是用純數學方法來建立各方的信任關系;二是交易各方信任關系的建立完全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三是建立信任關系的成本幾乎降到了零。這也正是我所預言的區塊鏈將幫助達成互聯網金融的終極模式的核心所在。
關鍵詞: 納斯達克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