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一項分布式共享記賬技術,其表現形式是,由多個節點參與共同維護的、有統一共識機制保障的、不可篡改時間有序密碼學賬本的數據庫。
區塊鏈是一項分布式共享記賬技術,其表現形式是,由多個節點參與共同維護的、有統一共識機制保障的、不可篡改時間有序密碼學賬本的數據庫。用大白話說,一個交易發生了,賬不是記在哪臺機器上,而是相關所有機器都會留下記錄。現在正處于“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風口上,未來應用很廣闊,似乎任何需要開證明、驗真偽的事情,都可以用它來做。欽啟區塊鏈研究中心孟得明表示:“區塊鏈應用場景不止金融、虛擬貨幣,很多行業的生產關系和運營模式都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革新升級。”
區塊鏈技術目前在主要的技術路徑
第一種是公有鏈,去中心化,To C的應用居多,如比特幣、以太坊都是基于這種技術路徑開發的。
第二種是聯盟鏈,主要是機構之間的合作,機構跟機構之間的節點參與記帳,普通用戶不參與記賬,開發的應用也主要是To B的,也可以再進一步B to C。騰訊現在用區塊鏈技術開發的應用場景,已經落地了的商業項目如微黃金、供應鏈金融、電子存證、公益尋人等,都是用的聯盟鏈技術。現在大部分的金融機構,如銀行所開發的區塊鏈應用項目大多都是基于聯盟鏈技術開發的,我們覺得未來聯盟鏈會有更多的使用場景。
由于公有鏈是去中心化的,一般要通過挖礦的方式來解決算力問題,但沒有經濟刺激誰來給你貢獻算力,因此一般都以發幣的方式給予提供算力者以經濟刺激和獎勵,但中國的數字貨幣須由央行發行,且數字貨幣容易引發炒作和泡沫,所以公有鏈技術在國內發展得比較慢。
區塊鏈技術在各行業中多元化應用
2017年11月份,國家電網曾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一份專利申請,直到上周這份申請的具體內容于才正式對外公布。通過閱讀可知,國家電網計劃開發一套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能源系統,系統能夠存儲和追蹤能源消費等信息,還能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分項數據。
國家電網在申請文件中解釋道,中心化的電力系統本身存在很多漏洞,比如電力數據一般都十分龐大,處理起來耗資不菲,另外相比于去中心化的電力系統,中心化的電力系統存在安全漏洞的概率更高,一旦發生網絡襲擊事件,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當局才決定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將新生成的數據通過哈希函數傳遞并存儲在防篡改的區塊鏈上。
另外從保險公司的角度看,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簡化銷售流程,節省銷售成本。意愿投保人通過渠道購買保單,渠道商將投保人信息統一發送到區塊鏈平臺,省去了以往人工傳送、受理、審核、反饋等繁冗的流程。
?從監管角度講,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保險銷售行為的可追溯監管,從而規范保險銷售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在理賠環節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可通過智能合約簡化索償提交程序,不再需要保險代理人介入,將極大縮短處理周期。通過分布式賬本中的歷史索償和資產來源記錄,可更加容易地識別可疑行為。
4月11日消息,近日,慧聰集團與德州扒雞簽訂區塊鏈戰略合作協議,慧聰集團將基于區塊鏈技術“慧鏈”,為德州扒雞的整個供應鏈系統包括從雞場,扒雞的生產、物流,到最后的銷售階段,實時記錄溯源信息,可信共識且不可篡改,給消費者一個可信賴的購買體驗。
區塊鏈的應用革新改變人民生活
區塊鏈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欽啟區塊鏈研究中心孟得明舉了兩個例子:
改變一:降低健康人保險費用
“區塊鏈”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何關系呢?一個最顯著的例子,是該技術在商業保險領域的應用。“現在保險公司推出一份健康保險,對所有投保人保費都是一致的。”每個人身體狀況不盡相同,如果保費“一刀切”對健康人群是不公平的。
“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這一難題。據介紹,每個投保人去醫院的體檢數據,會被存儲在數據庫中。保險公司可以從這一數據庫中,調閱到投保人的體檢報告,從而制定個性化的保險產品。健康人可以降低保險費用,而患病人群可根據所患的病種,制定針對性的保險產品。“比如有些人肝不好,但保險條例中只保心血管疾病,這樣的保險買了也得不到賠償。”他說,今后的保險產品不會“千篇一律”,而是根據投保人的實際狀況DIY。
改變二:銀行貸款不用打證明
“區塊鏈”技術的另一項應用在于銀行貸款。“小微企業是最需要銀行融資的,而他們恰恰是難以貸到款的。”陳華認為,這其中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
“銀行的擔心是,你這家企業是否具有償還能力。”幾乎所有的銀行,都要求借貸人拿房產做抵押,因而需要打一系列的證明材料:房屋權屬證明、收入證明等等。
“實際上這些數據,都是在網上可以查到的。”他說,利用“區塊鏈”技術,所有的數據都是“透明的”,銀行可以查詢到房管部門登記的房屋權屬信息,查詢到企業的銀行流水,以作出是否放貸的決定。
“‘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在于,只要原始的信息不錯誤,任何人是無法修改信息的,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他說,“區塊鏈”技術非常適合短周期的小額貸款,線上走流程,線上審批,再也不用借貸人東奔西跑打證明材料了。
區塊鏈不等于幣圈投資需謹慎?
新華社報道說,今年發生多起“區塊鏈”投資詐騙案件,在此提醒人們當心。“區塊鏈”詐騙設的局,往往利用“趨利”之心,以“投資虛擬貨幣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為借口,騙取用戶信任并誘使其轉賬進行投資,甚至騙走銀行賬號和密碼。欽啟區塊鏈研究院負責人孟得明表示:“擁有足夠的知識,能夠避免上當,但防范新潮玩藝的騙局,需要的不是成為科學行家,而是一般常識。區塊鏈”可能改變信用驗證方式,但并不直接就能成為人人發財的項目。這些道理都不是要精通科學才能明白的。
總之,幣圈很亂,不懂就不要輕易嘗試,避免淪為這場虛擬騙局中的韭菜。懂的人也要看清棋局,只有看清棋局,才能在不當韭菜的前提下看清這場新概念引發的世紀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