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光標最近比較火,一家靠公關傳播服務企業客戶的公司有向著用戶公司大步邁進的傾向,已經搞到擁有很大用戶知名度了。3月28號,藍色光標
藍色光標最近比較火,一家靠公關傳播服務企業客戶的公司有向著用戶公司大步邁進的傾向,已經搞到擁有很大用戶知名度了。3月28號,藍色光標跟拉卡拉共同做了一件事,成立了大數據研究院“昆侖堂”,共同從硅谷和高校等地招攬一些科研資源和研發人才,通過云計算、公共智能算法、服務機器人、區塊鏈等技術,把自己豐富的數據源整合起來,在打造出來的智慧經營平臺上加以應用。一看到“昆侖堂”,就讓人想起了“達摩院”,但是服務基因甚于技術基因的藍色光標也要大筆投入數據科技研發,這到底是營銷的噱頭,還是真想干點事?不免讓人先打個問號。
媒體環境及技術發展倒逼變革
在過去,藍色光標一直是以提供公關營銷傳播服務著稱,所服務的客戶包括國內外的領軍品牌,上市之后不斷通過“買買買”建立了自己的護城河,年營收也從不到5個億漲到如今的150多億,這種發展速度以及體量在本土營銷企業中確實找不到第二家。
然而隨著媒體環境的巨變和技術的快速進步,很多小公司、甚至Google、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埃森哲、德勤這類咨詢公司也在源源不斷地涌入這個市場。營銷公司傳統的經營模式正在經受挑戰,客戶對舊有的服務方式接受度越來越低,國際4A公司以及藍標這樣的本土公司都在苦苦追尋提升效率之道。
作為本土最大的營銷傳播企業,其實藍標在2010年上市之后就開始思考向數字化轉型的各種可能,這種對行業形勢的洞察不可謂不早。過去幾年中,藍標拿出大筆資金進行收購,主要標的為數字營銷公司、精準廣告公司等,以填補自身在數字化方面的一些短板,并在收購過程中將自己的部分業務進行融合,逐漸實現業務數字化。這些收購的標的中,包括移動廣告公司多盟、億動,全球最大社會化媒體傳播公司We Are Very Social等,總數有近百家,這其中既有本土公司也有海外公司,其轉型心態之迫切可見一斑。
這里面存在的一個發展邏輯是,業務的數字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一定律在所有行業其實也都成立,只不過有的轉型容易,有的轉型難一些而已。容易轉型的門檻低,遭遇的競爭多,也未必是一件好事;難轉型的門檻就高一些了,但轉型成功之后的成果還是比較香甜的,設置的競爭壁壘也高。藍色光標的情況,就屬于后者。公關營銷屬于智力密集+人力密集的行業,有些業務并不是那么容易數字化,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如果因為難就不去做,未來前景也不會好,因為大形勢已經逼上來了。
數據化時代的唯一出路
這幾年,藍色光標通過不停地投資并購數據技術公司來增加技術基因,并在技術上的研發投入累計近5億元,孵化出了CRM業務、自媒體智能投放業務、Data+精準用戶畫像投放等一系列為企業經營顧客賦能的數據科技產品。每年高額的技術投入,大量數字化業務的購買和引進,新業務的孵化與研發,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導致藍標這兩年雖然整體收入大幅提升但凈利卻并沒有同比增加。這使得藍標在資本市場上不那么風光,很多人看不懂在公關營銷業務上一騎絕塵的藍標到底要做什么,但這其實也是轉型所付出的代價。
如今再來看藍標的布局,目的是通過數據和算法驅動調整業務方向,更為高效率低成本地為客戶服務。而這一切的結果就是,藍標可以用較少的人力,以更智能的方式撬動更大的營收。目前,藍色光標基于數據科技的業務收入占比已經超過80%,超過20%的創意已經實現由自主研發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完成,智慧經營服務平臺已經成形。在新模式下,藍標將不斷通過產品數據優化來提升毛利潤空間,6000人有可能會做到500億甚至1000億的規模,因為很多業務環節都數字化了,機器代替了人工,所以說藍標過去所做的布局已接近于進入收獲期。
此次藍標與拉卡拉聯合開辦的這個昆侖堂,算是轉型為數據科技公司的進一步升級。其實藍標的客戶資源非常豐富,服務過大批在中國處于最頂尖的企業與機構,這個服務過程自然會沉淀下大量的數據資源,這些數據中有需求,有供給,有對未來趨勢的啟示,也有對過往經驗的總結,在商業活動中善加利用這些數據資源,是藍標非常想做的事情。而在當下,對數據利用最充分、最有效率的方式,還是要通過技術與算法來驅動,于是昆侖堂成立了。如果說過去四年是藍標的數字化時代,未來幾年必將是藍標的數據化時代。
在各種基于數據和算法模型集成的智慧經營平臺上,客戶可以自主采購,自助下單,然后由機器進行自動執行,最終由機器反饋結果,快速、準確、高效、低成本,這對于藍標來說才是最終出路。而與此同時,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也意味著藍標的未來將不再是一家2B公司,或許會向著2B2C進行滲透,與普通用戶進行接觸,甚至衍生出自己的C端業務。在技術平臺的助力下,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藍標最終從一家專注服務的公司,轉向橫跨B端和C端的數據技術公司,是一個可見的前景。因為客戶的需求可以快速完成,結果可量化,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了,這就是客戶對未來營銷行業的最本質要求。
藍標和拉卡拉未來幾年準備共同投入20億元來做大數據研究院,將大量的創新技術成果應用到智慧經營平臺上去。與此同時,藍標的現有業務還得繼續做,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這個轉型過程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被藍標董事長趙文權稱之為在高速飛行中更換引擎,但不如此則無法抓住未來,這一系列的操作過程即便再難,外界的質疑聲音再大都要堅定做下去,因為這關系到生死存亡。不管怎么說,藍標為今天的沖刺也提前準備了好多年,在一些物質條件上還是較為充分的,且方向得當。畢竟,能夠看到遠處的危機就已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對未來的挑戰還能挺身而上,積極通過轉型升級業務模式去化解它,這就是一件更為值得鼓勵的事情了。
時代在快速變化,如果說藍標不早破局轉型,糟糕日子肯定會在三五年后到來,到時候再轉型不僅很被動,所要付出的成本也要大得多。很多公司正是對于未來變局缺乏提前預判,就此衰落下去。藍標當前先苦著自己,把好日子放到以后再過的做法,或許就是轉型數據科技公司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也是藍標一次夯實基礎的下蹲,然后通過數據和算法驅動快速起跳,并跳出一個新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