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盛大游戲對媒體宣布,和騰訊達成戰略合作,騰訊以30億元戰略入股盛大游戲,雙方將在現有業務上強化深度合作。2月8日晚,盛大游戲對媒體宣布,和騰訊達成戰略合作,騰訊以30億元戰略入股盛大游戲,雙方將在現有業務上強化深度合作。騰訊和盛大的合作早
騰訊和盛大的合作早有苗頭,在2017年騰訊就代理發行了《龍之谷》、《傳奇世界》等多款盛大游戲的產品。2009年,騰訊靠著代理《DNF》、《穿越火線》、《英雄聯盟》等爆款游戲,在游戲行業的規模超越了曾經的“老大哥”盛大游戲。曾經激烈競爭的“冤家”,如今也成了“深度合作”的朋友。而在更早前,2004年的第一個網游黃金時代,手持《傳奇》的盛大,儼然是國內游戲領域的扛把子,亦是互聯網產業的領頭羊。而騰訊則還在以銷售QQ靚號撈取第一桶金。
時移世易,昔日的頭牌沒落了嗎?騰訊的買買買戰略再次發威?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許戀戀和筆者進行了一番交流。
愚以為,未必。這其實依然是一個強強聯手的局。
不是買買買,是強強聯手
準確來說,騰訊慣用的買,只是對潛力股而言,盛大有資格說和騰訊的合作是強強聯合,因為雙方有對等的資源,并且是對方目前缺少的
盛大游戲盡管表面上從王座上跌落,但作為國內游戲產業最早的領頭羊,其潛力依然極大,尤其是其手上的《傳奇》、《龍之谷》這樣真正國產游戲里最頂尖的IP,其品牌號召力和可能在不同領域衍生的游戲類型,乃至游戲周邊。
對于手頭上IP并不豐富,靠休閑類游戲和《王者榮耀》這樣帶有暴發戶形象的爆款的騰訊來說,恰恰是一個最為優質的資源,IP與社交流量的組合,能夠讓盛大的游戲產品獲得更多的出口,而游戲周邊這個由盛大最早提出的理念,亦可通過騰訊+京東的社交電商鏈條,通過粉絲之力進行廣域擴散。
這顯然比單純拿下一兩個《絕地求生》游戲,未必能夠長久持續的發展的一錘子買賣模式,更讓在游戲領域受益良多、但擴展能力已經被嚴重制約的騰訊更加青睞。
騰訊買買買策略為何不用了?
表面上,騰訊占據了當下游戲市場的大盤,至少是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騰訊也有自己的隱憂。
騰訊在游戲領域確實購進了一些公司,也投資了一些公司,但從實際層面上看,騰訊真正能夠發揮戰力的游戲研發團隊,還是來自其自身原有的一些工作室,近年來的幾個爆款如王者榮耀,均是這種狀態下出現的。
整體來說,騰訊的買入和投資,早前都是在一些潛力股上,但游戲領域本身就存在一線公司吃肉、二線公司喝湯、三四線公司靠天吃飯的狀態。因此,潛力股盡管可以加持騰訊的流量入口,但在龐大的騰訊游戲分發中,依然難以打開爆款的通道。因此,有些沒落、但自身實體依然不俗的盛大游戲,以及其潛在的品牌號召力與技術研發實力,都是更好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盛大的渠道是短腿,而騰訊在游戲研發上雖有爆款卻整體偏弱,尤其是對比網易的強大自研能力來說。這恰恰是盛大這個網易老對手所擅長的。
當然,短期內,戰力并不會顯現。
愚以為,暫時不會對目前的游戲產業格局構成影響,盛大游戲經歷了近年來的動蕩,剛剛在2017年完成了對自身的調整,因此重啟的“盛斗士”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產品研發磨合和運營整合,才能真正重新向回歸一線陣營發起沖擊。預計要到2018年Chinajoy以后,才會出現第一個爆發點。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
(本文系TechWeb博客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