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第一階段關鍵技術驗證、第二階段技術方案驗證后,今年1月,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進入系統組網驗證的第三階段。上半年,面向非獨立組網標
經過第一階段關鍵技術驗證、第二階段技術方案驗證后,今年1月,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進入系統組網驗證的第三階段。上半年,面向非獨立組網標準的測試基本完成。
今日(8月24日),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召開,在“5G與未來網絡高端論壇”上,中國信通院副院長、IMT-2020(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發布了中國5G技術研究試驗第三階段的第二批規范。此次規范重點是針對已經在今年6月份凍結標準、并在今年第三季度展開的5G獨立組網(SA)測試而設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的第三階段第二批規范主要包括七個部分:5G核心網技術要求、5G核心網測試方法、數字分布系統、基站-SA修訂、5G基站性能、SA外場組網性能和互操作研發測試IoDT。
在5G邁向商用的沖刺時刻,確定頻譜資源成為最關鍵事件。不過,截至目前,我國尚未對5G頻譜資源進行完整的發布。王志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計劃今年9月將正式發布5G頻譜資源的最終許可方案,頻段的分配也不會考慮“拍賣”模式,而是延續指派制度。
“在這個很關鍵的節點,整個產業進入到了一個沖刺期,各個企業加大了對5G的研發工作。”王志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下一步5G的產業抓手將繼續推進5G與產業的融合應用,預計今年年底將逐步邁入5G產品研發試驗,這部分工作由運營企業作為主體,會在國內更多的城市開展5G的規模網絡組織和試驗工作。
目前看來,不僅運營商、設備商在加緊布局5G,地方政府也十分積極,密集出臺政策劃定發展時間表,從網絡規模部署到5G應用測試,再到推進規模商用,形成完善的5G產業鏈,不一而足。
對此,王志勤表示,地方熱情布局5G產業,一方面是好事,因為5G需要與各行各業結合,地方有資源去聚合當地特色產業與5G融合創新。但另一方面,希望地方能夠把握產業發展的節奏,在產品不是特別成熟的時候,不要大規模盲目地建設。現在來看,各城市的5G商用建設主要是小范圍的組網,主要服務于行業的培育。王志勤提到:“各個城市都在做,但希望不要做低水平的重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