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白馬股行情帶動了一批私募進入了產品收益小周期,于是部分私募趁機進入擴張階段,大量發行產品。然而一年時間過去,行情變化大,私募
去年的白馬股行情帶動了一批私募進入了產品收益小周期,于是部分私募趁機進入擴張階段,大量發行產品。然而一年時間過去,行情變化大,私募生存環境也受到影響。尤其是今年以來,私募產品清盤消息不斷,今年前7月,股票類私募發行規模驟降76%。另外由于賺錢效應差,在今年清盤的私募產品中,有超50%是提前清盤。
前7月股票私募發行規模驟降76%
2017年的藍籌白馬行情帶動了一批私募擁抱收益小“牛市”,隨即而來的是各個渠道做路演、緊鑼密鼓發行產品、募集資金、擴張規模成為不少私募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據WIND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股票私募產品的發行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在2018年1月份股票私募產品發行數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了2101只股票類私募產品。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行情變化大,私募生存環境也受到影響。2018年上半年去杠桿和強監管延續,疊加中美貿易摩擦以及美聯儲加息的外部環境,諸多不利因素下股票市場陰跌不止,投射到私募證券行業,2018年1月股市火爆帶動私募發行高開低走,單月發行股票類私募產品2101只,其后發行數量便一路走低。
另外從發行規模來看,據WIND數據顯示,股票類私募發行規模高峰是在2017年12月,當月發行的股票類私募產品規模達到了306.8億元,而到了2018年1月,股票類私募的發行規模為152.7億元,較2017年12月份環比下降了50%。值得注意的是,此后股票類私募發行規模則是下降了一個級別,其中在2018年2月份至2018年5月份,股票類私募月度發行規模在27.39億元至45.2億元之間波動。不過到了今年6月份開始,股票類私募產品發行規模更是下降到幾億元級別,其中6月份規模為4.19億元,發行產品為881只。7月份發行規模為3.5億元,發行產品為676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7個月的股票類私募產品發行規模為300.6億元,而去年同期發行規模為1276.8億元,今年前7月證券類私募發行規模較去年同期驟降76%。
對此深圳前海乾元資始研究總監仝棟告訴記者,首先是市場賺錢效應不佳,令很多基金客戶對股票市場不感興趣。其次是市場多數基金產品的凈值表現不佳,更是加大了基金募集的難度。
前海方舟資本總裁成書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受中美貿易摩擦、去杠桿等多重因素影響,A股市場普跌,多數上市公司的股價已經跌至2016年的最低點。同時受金融監管政策趨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私募行業正迎來洗牌周期。
1092只私募產品私募提前清盤
值得注意的是,就投資環境來說,2018年變化較大。由于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導致股市低迷,指數屢創新低。根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截至7月底,今年以來共有2016只基金清盤,其中提前清盤的私募產品1092只,到期清算的私募產品969只。具體來看,在清盤的私募基金產品中,凈值大于1元的有1575只,凈值大于1.5元的有94只,凈值不足1元的有486只,凈值不足0.5元的有8只。
優聚資本聯席CEO杜弘告訴記者,最近股票私募發行規模減少,一方面與今年監管加強的政策環境有關,投資者門檻進一步提高,部分銀行發行代銷私募產品的權限也被收緊。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當前市場持續低迷造成的情緒影響,市場調整期間,大的私募機構都選擇觀望。A股市場以散戶為主,“追漲殺跌”特征比較明顯。市場暴漲申購增加,市場低迷就贖回避險。
其進一步表示,清盤有主動,也有被動,比如一些老的產品本身在設立時就有設定了預警線和清倉線,由于上半年市場的下跌致使達到清倉線,資產管理機構應嚴格執行操作紀律,進行清倉處理。主動的,比如一些產品原本業績比較好,曲線也較穩定,但由于近期市場波動性太大,選擇提前清盤,一是可以保持原本產品的業績曲線表現,守住一定的回撤率。二也可以幫助客戶守住投資收益,存儲糧草,在適當時機再重新發起新產品募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