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在2015年和2016年,資本在體育產業攻城略地,大量資金注入、諸多創業公司冒頭。但由于競爭慘烈,商業模式鄰近的諸多賽道內玩家爆發
猶記得,在2015年和2016年,資本在體育產業攻城略地,大量資金注入、諸多創業公司冒頭。但由于競爭慘烈,商業模式鄰近的諸多賽道內玩家爆發了“燒錢大戰”,最終導致行業內愁云慘淡,資本也逐漸轉移目標。
不過,近年來,國家政策持續大力支持體育產業發展,在“全面健身”的概念推行下,體育產業市場空間依舊巨大。而經歷過當年“瘋狂”的資本們,也開始理性對待產業內的布局。據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體育產業融資出現增長,億元級及以上的融資事件占比增長較快。
在投資人看來,伴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消費升級的推動,我國體育產業機構更加優化,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各專業細分領域也開始嶄露頭角。尤其是大眾健身、賽事運營等領域獲得了更多資本的關注,體育產業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發的萬億元級市場。
體育產業
投融資“復蘇”
過去的2017年,對體育產業來說不太好過。據CVSource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共發生191起體育相關創業公司投融資和并購事件,融資金額約為105.3億元人民幣。而在之前的2015年,體育類創業公司融資共計202起,融資金額約為123億元;2016年該領域的創業公司融資為245起,融資金額約為202.1億元。
進入2018年,體育創投圈開始“恢復生機”。據品途智庫統計,2018年上半年,體育產業融資增長,后續融資占比首次超過50%。同時,億元級及以上的融資事件占比增長較快,而百萬元級及以下的融資事件呈現下降趨勢,投資更集中于頭部企業。
同時,大額融資也開始回到體育產業。今年4月,阿里體育宣布獲得12億元的A輪融資,估值超過80億元。7月,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宣布,近期已完成對蘇寧體育的戰略投資。
8月6日,愛奇藝、當代明誠旗下公司新英體育傳媒共同宣布,雙方將成立北京新愛體育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運營的新公司將積極打造超級在線體育平臺,統一運營合并后的愛奇藝體育平臺。該消息宣布后的次日,新愛體育就宣布獲得5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投資方為IDG資本及匯盈博潤。
與早期諸多玩家“找不著北”相比,現在賽道內的玩家在變現能力上已經得到了提升。以愛奇藝體育為例,愛奇藝體育平臺上將網羅足球、網球、高爾夫等頂級體育賽事,囊括英超、歐洲國家聯賽、澳網、ATP、WTA等優質版權內容。愛奇藝網球會員與新英體育原有會員體系也將被打通成為愛奇藝體育會員。愛奇藝體育會員專享內容不僅包含歐洲國家聯賽、卡拉寶杯、英冠、高爾夫等直播內容,還將新增英超、網球和高爾夫的專享場次。同時,新英體育在版權運作、體育賽事經營方面的優勢,以及愛奇藝在平臺流量的加持和廣告營銷方法的革新突破,使愛奇藝體育平臺的會員營收和廣告變現能力得到持續加強。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在新愛體育宣布成立當天的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的體育產業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并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出和娛樂產業的融合趨勢,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IDG資本合伙人李建光指出,IDG資本是國內最早布局體育產業的投資機構之一,他們長期看好并持續關注、支持該領域的優秀企業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進入2018年后,VC(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市場募資難現象進一步加劇,在源頭緊張的情況下,諸多機構出手也更加謹慎。這就導致了小型創業公司難以得到VC/PE機構關注,資本更青睞于模式創新且較為成熟的體育類企業。
而與體育相關的創業公司也在今年的復蘇中獲益。8月8日,定位于精準運動健康科技品牌的加動健康宣布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建銀中民醫療昆山基金戰略入股。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專注于幫助大眾通過精準運動達到專業訓練和慢病管理的目的,實現所謂的“體醫結合”。有資料顯示,這是使康復人群、病癥人群、病兆人群、亞健康人群迅速回歸健康的最有效途徑。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全民健身的普及,重視科學運動漸漸成為趨勢,“體醫結合”開始從小眾市場向大眾市場發展。
專注細分領域
成出路
盡管資本已經逐漸理性,但談起兩年前的“瘋狂”,不少人依舊心有余悸。豐厚資本董事總經理杜宗霖就表示,從最近幾年的體育產業內投資情況來看,雖然體育公司實際耗費的資金比互聯網公司少,但體育產業投資回報慢,且失敗案例多,導致投資方比較謹慎。
“很多投資人對體育產業了解不深,實際上,體育產業的投資人資金仍然比較充裕,只是投資比較謹慎了。”杜宗霖說。
即便發展到現在,在業內人士看來,體育產業的創投仍有眾多現實問題:產業鏈條較長、變現不容易。與此同時,產業的不同細分領域,比如體育賽事運營、體育裝備、滑雪產業、馬拉松產業、足球產業、體育旅游、戶外運動產業等發展水平和商業化難度相差非常大。
“體育產業并不復雜,但我國的體育產業正處于一個早期階段。這個階段更看重的是哪個項目可以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達晨財智高級投資經理范昊龍表示,從投資上來看,體育產業并沒有往下走的趨勢,甚至對于偏中后期的基金來說,現在正是他們沖刺的好時機。
而對于創業者來說,找到一個適合的細分領域,無疑是關鍵。日前,田徑賽事社群運營商約跑社創始人王行向媒體透露,公司已經在近期完成150萬種子輪融資。該公司除了通過微信小程序讓用戶可以建立跑團、參與跑團,形成跑步社交外,還能夠為用戶提供定制裝備平臺,并且可以為馬拉松等賽事組委會提供報名系統和計劃建立急救跑者數據庫。
根據《2017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800人以上規模)達1100場,參賽人次近500萬,涵蓋234個城市。
在業內人士看來,政策的支持無疑是支持他們高歌推進的原動力。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投資人對體育產業充滿信心,創業者也是如此。懶熊體育創始人韓牧就表示,事實上體育產業持續在發展,只是速度有所減緩。而減緩的原因主要還是限制于人才的培育和成長。他表示,未來3到5年能做到去資本市場上市的體育類創業公司,可能是在某個細分領域做得最深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