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報道千億、百億平臺跑路引發公眾誤解,深圳市互金協會近日發文澄清,如某平臺暫停運營 涉及金額300億的傳聞,深圳市互金協會表
近期,有媒體報道“千億、百億平臺”跑路引發公眾誤解,深圳市互金協會近日發文澄清,如“某平臺暫停運營 涉及金額300億”的傳聞,深圳市互金協會表示,經初步調查核實,該平臺自2013年1月15日成立以來的累計成交額為325億元,截至2018年6月末的待償余額為13.72億元。
部分平臺是主動退出
深圳互金協會方面表示,“累計交易量或成交額”是指平臺自上線以來全部交易量之和,為流量概念,“待償余額或存量規模”是指特定時點平臺上所有投資人(出借人)持有的未結清投資標的(借款資產)的本金及應收利息之和,為存量概念。同時,待償余額對應有借款資產,如果資產能正常收回,則不存在償付風險。
“這一波的退出潮,有相當一部分是實力較弱的平臺,難以承受嚴監管的高合規成本選擇主動退出”,廣州互金協會會長方頌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有部分平臺風控未做到位逾期過多,導致平臺難以為繼。方頌表示,這是市場優勝劣汰的正常表現,投資者不必過于擔心,從全國范圍內來看,網貸行業總體風險處于可控狀。
此前,銀保監會國際部負責人范文仲在公開演講中表示不能對于網絡借貸一棍子打死。數據顯示,自2014年4月啟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來,互聯網金融領域風險水平大幅下降。
行業正在良幣驅逐劣幣
近日,央行召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指出將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監管政策只會更為嚴厲”,中國P2P網貸指數課題組負責人胡爾義認為,網貸行業正處于良幣淘汰劣幣的階段,在風險釋放期,建議監管部門盡快出臺退出機制和保障機制,幫助行業出清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