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雅百特公告其第三大股東瑞都有限公司,計劃在15個交易日后6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票,數量合計不
6月28日,雅百特公告其第三大股東瑞都有限公司,計劃在15個交易日后6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票,數量合計不超過44,743,700股,即不超過當前公司總股本的6%。
雅百特目前主業是金屬屋(墻)面圍護系統和分布式光伏屋面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服務對象包括機場、高鐵站、大型會展綜合體和場館等,2015年借殼中聯電氣實現上市。然而上市后僅不滿一年,便爆出了公司“財務造假”的嚴重問題。違法行為被認定后,公司受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還存在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的風險,股價也跌回到了4年前。
不過就在此時,重要股東卻拋出了大幅減持計劃。新浪財經對雅百特的各項情況再次進行了梳理,使投資者對公司的近況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邊造假邊套現遭90萬元“頂格”處罰 如今再欲清倉式減持
根據已查明的情況,雅百特自完成借殼、掛牌上市起,便開始了虛增業績的財務造假之路。
資料顯示,2015年到2016年下半年期間,雅百特通過虛構海外工程項目、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等手段,累計虛增營業收入約5.8億元,虛增利潤近2.6億元,其中2015年虛增利潤占當期利潤總額約73%,2016年虛增利潤占當期利潤總額約11%。
不單是財務造假,公司的大股東和高管在此期間,一邊造假還一邊在不停的減持。
新浪財經根據Wind提供的數據統計發現,在上述時間內共減持30余次約5.3億元,扣除期間股災等因素的增持,累計凈套現額近5億元。
股東和高管期間減持統計 然而,根據雅百特披露的《風險提示公告》,對公司虛增收入、粉飾財務報表的違法行為,雖然“涉案金額巨大、情節嚴重”,不過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證監會做出的“頂格處罰”是,對公司罰款僅60萬元,對直接負責主管罰款僅30萬元,合計90萬元。
摘自雅百特《風險提示公告》 爆出財務造假事件后,公司大股東和高管的套現暫停了,不過并沒有結束。
據上一次減持一年多后,6月28日雅百特再次公告,第三大股東瑞都有限公司以“經營需要”為由,計劃減持不超過44,743,700股,以今日5.08元的收盤價估算,套現金額將達到約2.3億元,套現速度變本加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計劃的減持數量占到瑞都有限公司目前所持全部公司股票6000萬股的四分之三,幾乎可以說是近乎“清倉式減持”了。
除去財務造假和減持套現外,雅百特的日常經營情況現在又如何呢?
中標項目流產、收購不達預期 公司經營恐內憂外患
從雅百特近期的公告和財務狀況來看,在財務丑聞曝光后,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依舊難言改善。
公司6月23日公告,前期曾中標的“深圳會展項目標準展廳金屬屋面工程”和“鄭州奧體中心金屬屋面工程”兩個項目,由于“材料采購等商務條款無法達成一致”,以及“后續部分商務條款、合作方式等未達成一致”等原因,分別宣告流產。
除部分內部項目進展不順外,之前從外部并購的標的經營情況也表現不佳,大多未達到業績承諾和預期。
根據公司公告,收購的上海“中巍系”兩家公司(90%股權)2016年業績承諾完成率僅11.35%、2017年勉強完成;而收購的深圳三義建筑系統有限公司(100%股權)2016年業績承諾完成率為82.33%、2017年完成率更是下滑到74.13%,連續兩年沒有完成業績承諾。
雅百特近期的財務數據也體現了上述“內憂外患”的經營情況。
根據Wind的數據,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與2016年基本持平,而應收賬款同比增長則高達50%,短期借款更是從2.06億驟增至5.85億,同比增幅超過了180%。
現金流情況則更為堪憂。
雅百特自借殼上市以來,經營性現金流不僅從未出現正值,而且還在加速流出,2016年為-2.79億,2017年驟降到了-5.23億。此外,投資現金流也一直為負,唯一流入的是籌資現金流,2016年為+2.9億,到了2017年則增加至4.5億,表明公司不但資金鏈全部依靠籌資和融資維持,而且依賴度還在不斷提高。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現金流結構相當不穩定,將嚴重影響公司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
財務狀況不佳、同時被監管部門警示有“存在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的退市”風險,或許正是出于對未來的擔憂,主要股東才在此時再次選擇了清倉式減持。不過,在如此低迷的股價和成交量之下,如何順利完成巨額套現,對大股東來說恐怕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