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順豐、三通一達及百世的2017年財報已全部公布,這也是第一梯隊快遞企業完成上市之后,首次年度財報大集合。通過分析各家快遞企業財務
當前,順豐、“三通一達”及百世的2017年財報已全部公布,這也是第一梯隊快遞企業完成上市之后,首次年度財報大集合。
通過分析各家快遞企業財務數據及業務數據,可以看出各家所關注以及發力的點,同時為二三線快遞企業謀求錯位打開市場,提供參考指標。為此,億歐梳理了幾家上市快遞企業的財報,如有不妥,還請批評指正。
首先,從營收、凈利潤以及業務量三大指標看來當前幾大快遞企業的市場現狀。
據驛站老鬼介紹,這幾家公司財報中“營收”所指的內涵有根本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順豐是全直營模式,財報中的營收是指全網的收入;“三通一達”是直營+加盟模式,財報中的營收是指總部的收入,并不包括加盟商的收入。
其次,具體到三通一達中,營收的統計口徑也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圓通和申通都是將派費計入到營收統計,中通和韻達沒有將派費納入到營收統計。具體營收構成可以參照上表數據。
由于各家快遞公司的營收口徑不盡相同,在此不做橫向對比。
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957.1億元,同比增長24.7%。那么,中通、申通、韻達以及百世營收增幅超出全國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百世2017年營收增長達到137.30%,系供應鏈管理、快遞服務、重貨、店+等主營業務的全面增長,同時2017年完成快遞業務量37.694億件,同比增長74.10%。
凈利潤指標可以衡量企業經營效益,順豐凈利潤依然領先,不過增長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在“三通一達”中,中通的凈利潤水平超出了圓通、申通、韻達,且保持54%的高位增長(注:中通在美股上市,其凈利潤統計口徑與A股上市企業圓通、申通、韻達有所差別)。
在業務量方面,2017年完成快遞包裹寄送服務最多的企業依次為:中通、圓通、韻達、申通、百世、順豐。另外,韻達、百世2017年業務量分別擁有46.86%、74.10%的高速增長。
快遞企業的完成的快遞業務量可以直觀反映其所占的市場份額。依據各家快遞上市企業公布的業務量,再據國家郵政局公布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400.6億件,由此測算出以下市場份額圖:
如圖所示,“三通一達”及百世2017年市場份額皆高于順豐。在所有快遞企業中,中通的市場份額最高,達到15.5%。
通過查閱快遞企業的2017年業績公告,得出快遞企業業務運營數據的對比,如下表(各家快遞企業關于各項數據的統計口徑略有差別):
總資產方面,順豐遠超“三通一達”及百世。與順豐不同,加盟制快遞企業采用非全部直營的運營模式,固定資產主要是總部、轉運中心及運輸車輛。中通快遞并購了較多的加盟商,其資產規模大于韻達、圓通和申通。
順豐轉運中心數量高于“三通一達”,以保證其服務質量和效率。圓通、申通、中通轉運中心數量較為接近,韻達則通過路由優化,將轉運中心數量正在減少。
對加盟制快遞企業而言,轉運中心直營率越高,表明總部對轉運中心和全網的管控力越強。
當前,韻達轉運中心已實現了100%的自營化,所有樞紐轉運中心均由總部設立、投資、運營、 管理,實現對核心資源與干線網絡的控制力。中通、申通、圓通正在推進直營化水平。2018年4月18日,申通快遞發布公告,以近4億元的價格收購北京和武漢兩大加盟商,加快樞紐直營化。
從快遞員數量來看,申通、韻達、圓通及百世快遞快遞員數量相當;順豐擁有各種用工模式收派員約21.3萬人,其中自有員工5.28萬人,勞務派遣0.04萬人,其他用工15.99萬人等。
綜上,順豐業務增長減緩,隨即“三通一達”加快樞紐直營化,中通已經在企業規模以及市場規模上領先于申通、圓通與韻達。
處于第一梯隊的快遞企業在上市之后,進一步擴張市場份額。2017年,快遞與包裹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4由2016年的48.9%提升到了50.3%,CR8由2016年的76.7%提升到78.7%,特別是2017年下半年快遞市場向頭部企業聚集明顯,龍頭效應、規模優勢、邊際效益將更加明顯。
另一方面,2017年快遞業務量整體增速放緩,受市場競爭、客戶需求及服務水平等多重因素影響,快遞產品由“標準快遞”服務逐漸向附加值更高的綜合物流服務延伸,競爭態勢還將發生深度變化,經營與發展的壓力與可能發生的風險只會增不會減。
由此,通過對比幾家快遞企業的主要財務與運營數據,看到的更多的是作為主營業務的快遞服務的增長情況,代表著過去。如果還要看到幾家快遞企業的未來的發展可能,還要去挖掘幾家快遞企業的新業務布局情況,包括科技投入、航空物流、冷鏈、同城配送、供應鏈管理服務等,敬請關注快遞上市企業財報盤點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