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消息,今日,由31區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鏈·未來春季區塊鏈技術閉門論壇在京舉辦,Bianews將在現場全程報道。今天大會特意就區塊鏈技
3月27日消息,今日,由31區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鏈·未來”春季區塊鏈技術閉門論壇在京舉辦,Bianews將在現場全程報道。
今天大會特意就“區塊鏈技術的能與不能”舉辦了圓桌論壇環節展開討論,參與圓桌論壇環節由搜狐前高級副總裁方剛主持,參與論壇討論的嘉賓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伍前紅、極路由創始人王楚云、創大資本董事長許洪波、TrustNote創始人Jeff Zhou、北京泛融科技CEO譚宜勇。
創大資本董事長許洪波發表了觀點,他認為區塊鏈的現在相當于97、98年的互聯網,而且其發展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包括是基礎設施/產業應用時代的不確定性。
許洪波認為區塊鏈的能與不能要考慮幾個問題,包括安全、可信性以及什么東西適合上鏈等。談到提供安全性,他指出交易所是區塊鏈神學和哲學的恥辱,變成了非常中心化價值評估的瓶頸。
而就什么東西適合上上鏈,他認為90%上鏈解決的是偽問題。
北京泛融科技CEO譚宜勇則認為,區塊鏈一定是跟金融結合,如果在座都沒做過金融系統的不要玩區塊鏈,只玩技術好了。監管是什么?就是金融監管,沒做過金融系統的,連什么是監管不知道。
同時他稱,區塊鏈是金融+技術,如果說只懂一方面的話,也有可能會成為所謂的韭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伍前紅談到區塊鏈技術監管的五個層次時表示,區塊鏈監管不能泛泛說能監管和不能監管。
監管的第一個層次是了解,第二個層次是監視,第三個是發現,第四個是建議,第五個是重塑。只有形成這樣一個閉環,我們才能說是一個監管。
目前的區塊鏈或者數字貨幣,符合前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發現異常。第二個層次,發現證據。發現異常現在的很多能做到,第二個很多區塊鏈或者現有的數字貨幣系統很難發現證據,可以發現異常,但是第二個層次很難做,介入就更難了。而對于最后一個層次重塑,因為不是系統開發者,沒有發言權,就沒有資格或者沒有抓手去重塑它。
極路由創始人王楚云在圓桌環節表示如今區塊鏈在to C的角度有非常好的時間點,將來落地節點是關鍵是核心,未來人工智能要實現必然是分布式的節點,或者是一個生命體,不愿意被一個人或者一個主體輕易地關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區塊鏈是未來下一代人類的生命體的延續或者另外一種硅晶體的發展一樣。我們需要人工智能去造它的大腦或者它的載體,這才是發展的趨勢。
王楚云表示極路由產品迭代向AI算力還有存儲、共享去發展。目前正積極探討神經網絡運算的模型AI芯片,他相信,區塊鏈未來10年會對生活造成非常大的改變。同時他表示,互聯網也在分岔,包括區塊鏈,他認為叫價值互聯網或者價值傳進互聯網,這幾個叉分開,根據主鏈,像互聯網是相輔相成的,不是說能與不能,是一個并進的過程。
TrustNote創始人Jeff Zhou在探討區塊鏈的能與不能時表示,首先要講清楚區塊鏈技術的實質,它歸根到底是記帳的信任工具,對它有清晰的認識才能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他認為,區塊鏈當下能與不能與區塊鏈技術演進的成熟度有關,如果今天還沒有找到一個能支持高并發、高用戶量公有鏈的底層,探討未來兩年三年甚至于五年十年才能落地的場景有點為時過早,甚至于有點過熱或者過度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