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大多數字貨幣將跌到一文不值?這是高盛的邏輯高盛分析師Steve Strongin認為,不同數字貨幣之間的高度相關性和理性市場所呈現的情況
為什么說大多數字貨幣將跌到一文不值?這是高盛的邏輯
高盛分析師Steve Strongin認為,不同數字貨幣之間的高度相關性和理性市場所呈現的情況不同,新出來的數字貨幣并未導致原有的數字貨幣價值減少,它們似乎全都像是一個資產類別一樣同向波動。正是因為缺乏內在價值,那些最終無法“生存”的數字貨幣可能會跌到零。
在經歷去年的暴漲以及今年以來的暴跌之后,比特幣再度引起了高盛的關注。
在近期發表的最新報告中,高盛對數字貨幣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及來自高盛內部的分析師進行了采訪,總結了這些人對數字貨幣的看法。作為一個爭議不斷的新興領域,報告中這些人的觀點也呈現出極大分歧。
報告首先呈現了對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門主管Steve Strongin的采訪,他對數字貨幣的觀點較為悲觀,認為數字貨幣缺乏內在價值,大多數在未來終將無法繼續存在,價格終會跌到零。
他還認為,現在的情況和互聯網泡沫很相似,所謂的先發優勢也不一定就是成功的保證,比如最早出現的那些搜索引擎早已不復存在,而谷歌這種后來出現的則成為贏家。
他的主要觀點包括:
長期來看,如今的這些數字貨幣不太可能“生存”下去,但也不排除其中某些可能會出現進化并“生存”下去。
如今很多數字貨幣交易處理時間緩慢,而除此之外,維護的要求也相當的高。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巨大的創新,所以如果現在的數字貨幣未來繼續以當前的形式存在將是很讓人意外的。
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來說,現在談論“先發優勢”有點過時。實際上,現在已經很難找到真正的先發優勢。以網絡瀏覽器和搜索引擎為例,最早的那些早已不存在了。
對于數字貨幣來說,其中很多所呈現的價格大幅波動——不僅僅是最早的那個,意味著整個市場目前還未選擇出一個明顯的“贏家”。
不同數字貨幣之間的高度相關性讓我很擔心,和理性市場所呈現的情況不同,新出來的數字貨幣并未導致原有的數字貨幣價值減少,它們似乎全都像是一個資產類別一樣同向波動。
正是因為缺乏內在價值,那些最終無法“生存”的數字貨幣可能會跌到零。
股票價值與盈利增長相關,與這不同的是,數字貨幣的價格是基于人們第二天會愿意用多少錢來買,這幾乎完全符合泡沫的定義。
當前這個時期很可能最終和19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相似,最終存活下來并且變得更有價值的公司極少。亞馬遜做到了,但是存在的形式已經完全不同。谷歌這個當前的大贏家,在那時候才剛剛成立。大量其他搜索引擎公司曾經存在過,但是卻未能創造價值,最終消失。
高盛商品研究負責人Jeff Currie認為,雖然被稱作“數字貨幣”,但比特幣以及其他數字貨幣更像是“數字商品”。
金融意義上的證券——也包括貨幣本身,存在與之關聯的債權或者負債,有底層的實際資產作為擔保,就像股票是由一家公司未來收益作為擔保,美元由美國政府極其稅收擔保。
而相比之下,商品則不具備相對于任何政府、企業或者其他實體的債券或者負債。鑒于比特幣不存在對任何實體的負債,它就像其他任何商品一樣。
專注于數字貨幣投資的Pantera Capital公司CEO Dan Morehead則對這個領域極其樂觀,他認為比特幣價值的頂點在50萬美元,而從投資角度來看,即使90%的其他數字貨幣歸零,一個成功的投資組合依然能夠獲利。
如果要憧憬一下比特幣的最終價值,我認為每一枚可能值50萬美元。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這是考慮了可能被比特幣帶來破壞性創新的市場。
即使90%的數字貨幣歸零,我認為你也能打造出這樣的資產組合:其中有一些資產虧損,但同樣也有一些變革性的贏家。
數字貨幣面臨的最主要風險,在于全球監管機構對它們采取過度嚴厲的措施。這個風險對ICO來說很高,這是一個投機性很重的行為,但對于新項目尋找資金來說也非常重要。
關鍵詞: 比特幣還值得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