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7 日消息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交通委稱,北京自 2020 年 10 月啟動軌道交通 AED 配置工作,至 2021 年 10 月 3 日,本市地鐵車站實現
10 月 27 日消息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交通委稱,北京自 2020 年 10 月啟動軌道交通 AED 配置工作,至 2021 年 10 月 3 日,本市地鐵車站實現 AED 設備全覆蓋。新開通線路車站同步完成 AED 配置。據統計,自地鐵車站配置 AED 設備以來,已成功搶救乘客生命 4 次。
為規范軌道交通 AED 設備使用管理,市交通委組織地鐵運營企業擬定了《軌道交通 AED 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對 AED 在軌道交通的安裝設置、人員培訓、管理維護、設備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規范。車站會定時巡查 AED 設備,及時補充備品備件,確保設備隨時可用。
地鐵車站發現或接報乘客暈倒等緊急情況,站務人員會第一時間攜帶 AED 設備趕赴現場提供幫助,利用車站廣播尋找醫務人員提供專業救助,同步撥打 120、999 尋求專業救治。“我們優先建議專業醫護人員、地鐵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使用 AED 設備,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幫助。”
為規范乘客意外事件處置程序,各地鐵運營企業都制定了乘客意外事件處理管理辦法,對現場急救、陪同就醫、事件通報、事件調查等具體工作進行規范。當乘客發生意外時,車站內具備急救資格的工作人員積極采取適當的措施對乘客進行初期救助,并及時撥打急救電話,記錄乘客相關信息,聯系乘客親屬,必要時將救助區域隔離、尋找站內具備急救能力的其他乘客協助參與救助,確保乘客可以及時得到救助。
為提高地鐵急救能力,各地鐵運營企業與市急救中心、市紅十字會建立了培訓機制,并將醫療急救培訓納入新入職人員培訓內容,一線站務人員每班組至少三人具備 AED 使用資質。同時,各地鐵車站在售票室或綜控室配備有 1 套以上用于應急救助的急救箱,內含消毒紗布、繃帶、創可貼等 20 余種急救物資,為廣大乘客做好醫療救助服務。以北京地鐵公司為例,北京地鐵已有超過 4352 名員工取得初級急救員證。前文所述的地鐵北京西站值班站長金晨就是取得了初級急救員證后,成功對乘客進行了救治。
為便于地鐵車站 AED 緊急使用和乘客突發情況緊急救助,在地鐵進站安檢、閘機等顯著位置,張貼了站內 AED 位置導向圖;在地鐵車站“周邊街區導向圖”標注了最近醫療點位置、距離、電話等信息,便于救助人員能夠快速找到 AED 設備,或者緊急情況下尋求專業醫療救治。
IT之家了解到,AED 是一種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并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設備,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于徒手心肺復蘇。其最大特點是使用者無需具備專業背景,在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后,操作者即可使用該“救命神器”。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心臟驟停危及生命事件時,在救命的“黃金四分鐘”內,正確使用 AED 和實施心肺復蘇,能極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達到挽救生命、減輕傷害的目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