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訊,7月26日上午,由螞蟻金服主辦的螞蟻區塊鏈CHAINAGE創新日活動在杭州舉行。活動現場,Chinaledger技術委員會主任、上交所前總工程
巴比特訊,7月26日上午,由螞蟻金服主辦的“螞蟻區塊鏈CHAINAGE創新日”活動在杭州舉行。
活動現場,Chinaledger技術委員會主任、上交所前總工程師白碩發表了題為“Libra與全球產業競爭”的演講。
圖為白碩
他在演講中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把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分成三類:法定數字貨幣、商圈幣/積分(比如Q幣)、虛擬貨幣(比如比特幣)(如下圖),這三類數字貨幣并不是完全獨立,而是互有交集。
虛擬貨幣和商圈幣/積分的交集處是不交易、不流通,商圈幣如果交易或流通,就變成了虛擬貨幣;
法定數字貨幣和虛擬貨幣的交集處是合法穩定幣;
法定數字貨幣和商圈幣/積分的交集處是提貨券/儲值卡。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者的交集處,即Libra所在的地方。白碩強調,作為商圈幣,Libra擁有巨大流量的商圈,有非常大的流通潛力;Libra可能被某些國家或某些企業聯盟所認可,這個見仁見智;同時,它還是一種虛擬貨幣。Libra處于最中央的位置,屬于必爭的戰略制高點。白碩總結道,Libra有五大訴求,
一是無國界,無國界的反洗錢和鑄幣權,必然會遇到各國央行、貨幣監管當局的博弈,博弈的結果目前還不好說,不能說是統一的結果;
二是點對點,對于中國之外的國家,移動支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且基礎設施遠遠不足。點對點的移動支付和跨國界的基礎設施對這些國家有巨大吸引力;
三是可編程,如果Libra的基礎設施一旦建成,并依托27億的客戶群嵌入第三方業務邏輯和開放金融,這是挺嚇人的一件事;
四是零手續費,對現有匯兌體系與秩序的沖擊;
五是低波動,意味著是用來花的,不是用來炒的,能讓大家扎扎實實地在流通環節使用Libra。
基于以上五個訴求,他分別提出了Libra對中國發展金融科技的影響,
無國界:“誰來說No?”,有的國家可能會拒絕,有的國家可能會有條件的接受,因為要進行實名制,解決反洗錢等問題。中國肯定不會無條件接受,要跟著監管走;
點對點: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做的很好了,但是中國之外的國家還需要補上這一課。“這個課怎么補?我們有沒有話語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Libra在未來得勢,必將對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國際業務造成沖擊;
可編程:Libra或能彎道超車,面向如此大的用戶群,實現基于Libra的復雜業務邏輯,并開放接口,這是不得了的事情;
零手續費:Libra將實現對現有國際匯兌秩序的低成本繞行和替代;
低波動:Libra利用算法盯市,一籃子真實資產儲備為后盾。
Libra存在四點需要克服的難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即使是Libra也并非完美。白碩認為,,如上圖,
一是27億Facebook用戶向Libra的轉化率,這是很實際的問題,因為80%的Facebook用戶所處的國家,其央行都相對強勢,Libra的落地肯定會和央行進行博弈。因此,Libra的轉化率能否達到其標稱的效果,是值得懷疑的;
二是各國央行對“無國界”的防范,各國央行既有對鑄幣權流失的擔憂,也有對反洗錢的恐慌;
三是技術上“許可”轉向“非許可”的難度,白皮書上說未來要轉向“非許可”,用戶能動態地加入或推出,這個技術實現的難度很大,大家拭目以待;
四是中國因素,只有中國有能力做出一個與Libra類似的東西,中國是全球唯一的有能力的應對者。
白碩表示,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國際匯兌和開放金融等方面能發揮巨大潛力,雖然中國在移動支付方面具有先發優勢,但仍有被Libra沖垮的現實風險。他給出了三種解決方案,如下圖,
一是放棄境外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把境外業務建立在別人的基礎設施之上,給別人做移動支付。這就相當于向Libra投降;
二是縮回國內,與Libra不往來,相當于閉關;
三是建立可與Libra抗衡的自主體系,我個人傾向于第三種。至于最后落地的政策是什么,還有待觀察。
演講的最后,白碩提出了四個應對的思路,
1.鼓勵域外作戰,不要把我們關在國門之內,一定要打出去,要有打出去相應的態勢和陣型;
2.探討對接與標準化,一系列業務通過標準化對接,我們自己能做的,它能做的,我們要能對接;
3.做大境內生態,這也是一切的基礎,
4.治理同步跟進,我們說的治理除了央行訴求、反洗錢、外匯管制之外,還有各方面關注的其它問題,比如隱私問題,運行的安全問題,可運維性。比如說個人數據權益保護的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