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這一個看似平凡的周末,但對不少幣圈人來說或是個群情鼎沸的周末。7月4日晚隨著CXC公鏈上線,這個宣稱超越99%項目的超級公鏈漸漸浮
剛過去的這一個看似平凡的周末,但對不少幣圈人來說或是個群情鼎沸的周末。7月4日晚隨著CXC公鏈上線,這個宣稱超越99%項目的超級公鏈漸漸浮出水面,在很多圈內人還在遲疑觀望的時候,少數嗅覺靈敏的朋友已經捷足先登了。那么CXC公鏈到底擁有什么神秘力量使得它在上線12小時內就吸引了600多個BTC參與其中?趁這個周末我詳細研究了CXC公鏈的白皮書和技術說明書,發現了這個公鏈的很多有趣和創新之處,接下來跟大家一一分享。
一、拋開模式談技術
CXC主要技術特性如下:
特性一:底層2500筆/秒交易速度,通過多節點和分片的方式可支持百萬筆/秒交易速度。
特性二:快速自由發行數字資產、快速開發Dapp。
特性三:完全去中心化原子交易和鏈上資產交換。
特性四:成塊時間15秒,單筆數據交易量可達2M,單塊可達16M。
特性五:獨有的ChainDB,原生支持場景化智能合約,直接開放鏈上數據接口,可基于所有已知成熟開發工具自由定制開發CXC Dapp。
特性六:支持跨鏈資產轉移與交換,支持鏈外幣種的數據同步,同步后可在CXC中直接進行所有幣種的交易。
特性七:第一個商用級別的完全去中心化的類N*RAID5脫鏈擴展存儲。
以上是CXC公鏈在公布的技術說明書中所總結的主要的7大技術特性。當從字面角度上來看,CXC公鏈在技術上有了質的飛躍,相信大家玩區塊鏈的都知道TPS過慢一直是區塊鏈行業最大的詬病,以最最知名的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例,前者區塊產生時間為10分鐘,TPS接近7筆/秒,而后者一直被業內稱為區塊鏈2.0時代的象征,其TPS才達到25筆/秒,還因此一直被按上“高人氣、低性能”的稱號。
區塊鏈從2009年第一個比特幣被挖出發展至今,歷經十年的洗禮,難道就沒有誰能出來想要解決這一詬病嗎,答案是:有。但結果卻差強人意。CXC在技術說明書中指出,比特幣和以太坊無法提升不僅僅是因為POW共識機制(在成塊時間內完成共識),其根本原因還在于:1、將所有的錢包交易都保存在內存中。2、采用UTXO交易模型,降低了檢索速度。3、節點存儲交易過于臃腫。
CXC公鏈正是抓住這項痛點開始了技術的全面改革和創新,①在業界首次提出并實現獨有的ChainDB實設計,使得賬戶交易和數據分開,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提升大容量上鏈數據;②將內存驅動變為數據庫驅動,在UTXO交易模型中加入了交叉鏈分子結構存儲,將原先節點單一數據庫劃分為區塊數據庫和錢包事務數據庫,大大節省查詢時間并提高交易速度;③采用優化的POA共識算法,作為輔助提升TPS的手段,實現了在終端設備單節點下TPS可以達到每秒2500筆,借助分片式技術可以支持每秒十萬到百萬筆的交易速度。
有很多人覺得對于TPS來說夠用就行,但是我不這么認為,十年前的中本聰無法預測到比特幣如今的商業價值,十年前的馬云也無法想象到雙十一將成為一個全民狂歡的購物節,回想我們從2G網到現在即將上線的5G網,從撥號上網到千兆網速才經歷多少年?時代的更新迭代是無法預見的,單從TPS這一點上就能看出CXC公鏈的野心和眼光,想要走在區塊鏈技術的前端為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鋪路。
除了TPS的技術性創新以外,CXC針對目標鏈上的每一種需要跨鏈傳輸的資產都給予發行一個與之對應的通證,作為目標資產在CXC內部流通的憑證,加上獨創的CCP跨鏈協議,實現數字資產的跨鏈價值傳輸??珂溄灰椎囊饬x之重大,想必不用我再次強調,可以說沒有跨鏈,區塊鏈的應用空間只限眼前,CXC公鏈在此跨鏈技術上的突破,給予了整個區塊鏈行業向外拓展和應用落地的無限可能。
二、透過技術看模式
當我耗時兩小時研究完CXC公鏈的白皮書時,我才真正意識到這個公鏈的有趣之處,對撞交易、黑洞銷毀、雙峰互助挖礦、生態共建等等這些第一眼看不透的名詞其實都包含著整個CXC價值提升的關鍵因素。
首先用戶通過對撞交易入場:將BTC轉入自己創建的CXC錢包地址進行對撞交易獲取對應CXC。這個交易模式的特色之處在于我本以為只是個簡單普通的兌換,但他卻增加了一個平衡器-----黑洞銷毀機制,將每一次兌換獲取比例通過用戶猜選的方式調整為110%-90%,而非固定的100%,猜錯的部分CXC將回流對撞池,同時又一定比列被銷毀。這樣的對撞交易模式區別于以往所有項目的兌換模式,增加了體系內用戶的持幣量同時又減少了市場的CXC流通量,調節價值平衡。
雙峰互助挖礦,之前我講到了CXC采用的是POA共識算法,區別于以往的POW算法需要投入高額成本買礦機,高耗能進行挖礦,CXC公鏈在共識節點中隨機交叉選取共識節點進行交易打包簽名出塊,保證了區塊鏈高速運行、節省資源消耗的同時還保證安全性。所有的出塊獎勵將被鎖入算力收益池中,而前期CXC每日的區塊產幣量恒定值為72萬,用戶根據其算力(持幣算力+雙峰算力+邀請算力加成+持幣時長算力加成)貢獻獲取對應收益。
每個用戶想要開啟雙峰挖礦模式瓜分礦池收益就必須要掃邀請碼支付10個CXC激活永久的CID身份,支付的10個CXC有5個直接分配給邀請者賬戶,剩余的5個中有4.5個分為9份分配額邀請者以上9個賬戶,剩余0.5個歸為系統服務費。也就是說我投入十個CXC激活CID后,再邀請兩個人就能回本,邀請三人就可開始盈利,邀請人向下開始裂變,我還可獲得10層級內持續的邀請收益,這對于身處在互聯網時代中的用戶來說還有很大的誘惑力的。
但即使CID沒有邀請新的用戶也能根據自己的持幣量獲取持幣算力分配礦池的CXC。有意思的是,每個CID邀請進來的新用戶將根據掃碼劃分為青峰、冰峰兩個區域,雙峰算力每天將對比取最小值納入總算力。這樣的算力分配機制,給了用戶坐享其成的機會同時又激勵著用戶為平衡雙峰算力降低算力損失而通過人脈大力邀請新用戶入場,環環相扣,減少整個體系的CXC流通量,使得CXC的價值一直持續的穩定提升。
除此之外,CXC公鏈還給準備給用戶準備了一周一次的100%BTC回饋獎勵,TOP20和LUCKY50:邀請裂變貢獻最高的前20名CID和公鏈PC端在線時長前10080名輕主節點中幸運的50名節點。根據目前形勢來看,第一賽季將瓜分將近1000個BTC,按市價換算就是8000萬CNY。高額的獎池給了CXC公鏈一個美好的開端,相信在第一期獎池分配完畢之后,下賽季開始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涌入進來想要分一杯羹。
三、從生態出發回歸區塊鏈誕生初衷
比特幣在區塊鏈科技浪潮中歷經時間最終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對于這個問題我一直很難定義,或許中本聰也還有疑惑。但不可否認比特幣對于整個區塊鏈技術的推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這十年的發展中卻有很多代幣發行偏離了區塊鏈的本質,他們變成了資本家的收割機。
CXC公鏈無論是在技術還是模式上都為整個生態發展修橋鋪路。在技術上CXC提供了第一個商用級別的完全去中心化的類N*RAID5脫鏈擴展存儲,自主研發了跨鏈交易所、CAD廣告競價系統,除了原生代幣之外,每一個用戶或者個人都可以在公鏈上快速自由發行數字資產、開發Dapp,同時在模式上CXC公鏈為激勵全網參與生態共建計劃,將投入5400萬CXC作為長期的獎勵機制,先進的技術支持和高額獎勵機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更多鄰域更多生態DAPP應用落地的可能。
可以說研究了這么久白皮書,自己也入場體驗了兩三天之后,我可以肯定CXC公鏈將會是今年下半年最為火爆的公鏈項目。其技術、模式、生態較以往的項目都有個超高的飛躍和提升,在比特幣之前,我很難想象區塊鏈的價值和發展。在CXC公鏈之后,我很難預測到未來世界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