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導讀比特幣最多持有者出現了,神秘礦工挖出180萬枚BTC,是中本聰嗎?加密貨幣社區里很多人都知道一些早期礦工挖掘了大量比特幣,比如 Da
全文導讀
比特幣最多持有者出現了,神秘礦工挖出180萬枚BTC,是中本聰嗎?加密貨幣社區里很多人都知道一些早期礦工挖掘了大量比特幣,比如 Dave Kleiman 和“澳本聰” Craig Wright 就被傳出可能共同挖掘出了 110 萬 BTC,甚至有不少人懷疑 Dave Kleiman 才是真正的中本聰。
本周,RSK Labs 首席科學家 Sergio Demián Lerner 發布了一項關于比特幣網絡上早期挖礦區塊的分析研究,根據強有力的證據顯示,一個早期礦工處理了 2.2 萬個區塊。為了更好地幫助加密社區了解比特幣協議誕生時期的挖礦情況,Sergio Demián Lerner 還推出了一個名為“Satoshi Blocks”的新網站。
證據顯示他挖了 180 萬枚 BTC
最近,獨立研究員兼加密學家 Sergio Demián Lerner 發布了一項對比特幣早期挖礦的深度研究。實際上,早在 2013 年 4 月 17 日他就已經發布了第一份研究報告,當時發現絕大多數 BTC 都是有一名礦工開采的。
此外,Sergio Demián Lerner 的區塊鏈分析還追蹤了來自Coinbase交易本身“coinbase 域阻塞(field stemming)”內的“extranonce”域,并生成了相應的分析數據集合。當時,Sergio Demián Lerner 估計這個礦工已經挖掘了 1,814,400 BTC,但在這批已經被開采的比特幣中,63% (即大約 110 萬比特幣)自挖掘之日起就從未使用過。
6 年之后,也就是 2019 年,Sergio Demián Lerner 又發布了一項更為嚴謹的研究報告,其中提供了更強大的論據來支持他此前的判斷。在這篇題為《丹尼爾斯的回歸和 Patoshi 的復仇》(The Return of the Deniers and the Revenge of Patoshi)論文中,他首先探討了自己的原創研究,以及得出之前結論的理由。Sergio Demián Lerner 詳細分析了他是如何在“extranonce”域內找到可靠信息,以及通過一些非隱私保護的方式從“漏洞”中找到了這些信息。
Sergio Demián Lerner 確定一位獨立礦工在 2009-2010 年期間挖出了大約 110 萬比特幣,在此之后 Sergio Demián Lerner 還分析出一個“Patoshi 挖礦模式”,即下圖藍色線條所示,他認為這位“Patoshi”礦工的挖礦模式(藍色線條)和其他礦工(綠色線條)完全不同。
創建礦池早期模型
Sergio Demián Lerner 還在論文里仔細分析了這個“Patoshi”獨立礦工,他覺得自己現在已經知道了“Patoshi”這種獨特的挖礦方式究竟是什么,因為這種方式很可能就是“礦池”的前身,而且一些人在“Patoshi”出現幾年之后就逐漸接受了這種挖礦方式的存在并開始嘗試使用。Sergio Demián Lerner 得出這種觀點并非空穴來風,他列舉了很多理由還解釋了各種因素,包括:
“Patoshi”挖出的 99% 的區塊都是未花費(unspent)的;
每個“Patoshi”挖出的區塊都“關聯”到在這種挖礦模式集合下的一個區塊上,而且不會與任何其他區塊相關聯;
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Patoshi”這種挖礦模式突然中斷了;
幾年之后,“礦池”誕生了;
創建礦池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由于個體礦工在驗證交易的時候獲得的區塊獎勵較低的問題。不過在 2009 年的時候,一個礦工其實可以很輕松地“搞定”區塊。
在 2013 年底的時候,Sergio Demián Lerner 非常明確地表示這種挖礦模式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使用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挖礦手法。根據他的最新研究顯示,“Patoshi”這個礦工開采的所有區塊都是通過一個被耗盡的“nonce”范圍,而這個“nonce”域被用于在一個特定范圍處理區塊。
接下來,從 2014 年到 2019 年初,Sergio Demián Lerner 研發發現“Patoshi”這種挖礦模式并沒有太多變化,通過最近一些其他研究表明,“Patoshi”只開采了大約 70 萬 BTC。不過,Sergio Demián Lerner “以極大的可能性證明”出一名礦工以“Patoshi”挖礦模式挖礦之后提取了所有 BTC,數額超過 100 萬。Sergio Demián Lerner 是基于計算機時鐘做出這種判斷的,因為即便是在比特幣早期階段,礦工也會在完成區塊處理之后使用本地時鐘來為區塊添加時間戳。
按照 Sergio Demián Lerner 的說法,“Patoshi”這個礦工曾經有 10 天時間暫停挖礦,他還透露這位礦工還以捐贈的形式為其他人捐出了大約 550 BTC。Sergio Demián Lerner 寫道:
“如果你研究過比特幣協議,就會知道時間戳不一定是單向增加的,從比特幣源代碼 0.1.0 版本到擁有內部礦工的 Bitcoin Core 最新版本(礦池被創建之前)都是如此。”
時鐘和時間戳
根據 Sergio Demián Lerner 提供的一些最新證據也表明,他非常確信這位“Patoshi”礦工提取了接近 110 萬 BTC(超過了 Sergio Demián Lerner 多年前研究時的 100 萬 BTC)。舉個例子,Sergio Demián Lerner 認為計算機時鐘可以彼此異步,時間戳在挖礦期間不會持續更新,區塊時間戳可以通過比特幣軟件調整以匹配連接到一個節點的交易雙方(也就是 Peer)的中間時間。
由于這些原因,Sergio Demián Lerner 指出同一臺計算機幾乎永遠無法改變(或反轉)自己的時間戳,倒置區塊時間戳(inverted block timestamps)之間的增量,也會間接監測父區塊(parent block)礦工的哈希值。
下圖是 Sergio Demián Lerner 研究的時間戳倒置案例:
隨著比特幣ASIC芯片礦機的成本越來越高,用電量巨大,導致回本周期越來越難,很多的礦工都停止挖BTC了。去年IPFS星際文件系統的公布(IPFS是基于區塊鏈的,永久的、去中心化保存和共享文件的方法,是一種點對點的分布式協議)誕生了硬盤礦機。電量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對網絡的穩定性要求很高!
使用閑置的磁盤空間來進行挖礦,礦工可以將未使用的磁盤空間“共享”到網絡中,從而成功參與到區塊的創建挖掘,其成功的概率將與礦工分配的磁盤空間與網絡的總能力成一定比例。
為了鼓勵我們將自己閑置的硬盤共享出來為大眾服務,系統設置了獎勵,成功挖到區塊的就可以得到系統設置的代幣獎勵,這就是硬盤挖礦的由來!所以越來越來的礦工都開始用硬盤礦機挖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