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注:以下是合約大陸(Contractland)核心開發(fā)者Peter在EDCON上的主題演講,核心觀點整理如下:1、當前DEX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底層區(qū)塊鏈系統(tǒng)的
譯注:以下是合約大陸(Contractland)核心開發(fā)者Peter在EDCON上的主題演講,核心觀點整理如下:
1、當前DEX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底層區(qū)塊鏈系統(tǒng)的性能瓶頸和可交易資產不足
2、DEX(去中心化交易所)一旦使用任何中心化的組件,中心化風險就將是不可避免的
3、DEX需要在滿足去中心化程度的基礎上,實現(xiàn):讓人們不受限制的交易;和中心化交易所一樣快;可以交易多種多樣的加密貨幣這三大目標,才具備競爭力
4、DEX需要能夠以無信任的方式在不同區(qū)塊鏈系統(tǒng)間轉移加密貨幣。
5、合約大陸開發(fā)了基于PoS的驗證人選擇機制的高速應用鏈技術和已經能夠在生產環(huán)境下支持比特幣的跨鏈橋
6、預計應用鏈和跨鏈橋技術將在各種領域展示威力。
以下是演講全文。
今天我將談論我們如何使用以太坊技術建立一個高性能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我們將這個解決方案稱之為應用鏈(application-specific blockchains)。因此,我們團隊在開始就設立了一個簡單的目標:“讓每個人都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所有加密貨幣”。
但是當我們開始執(zhí)行這個目標時,我們意識到實踐起來要比預想困難的多。
我們都知道,去中心化交易是加密貨幣或是其他資產通證的未來,它是一個強大到不能被忽視的概念。
我相信今天在這里的觀眾熟悉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概念,并且知道它比中心化交易所有更多的好處。
以下是我們過去一年中建造的DEX的展示圖。感謝ETHWORKs為我們構建這個美觀優(yōu)雅的用戶界面。
你在這里看到的是一個現(xiàn)貨市場交易所,你可以在這個循環(huán)動畫上看到合約大陸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實際操作,交易發(fā)生的頻率是以秒為單位的。
第一個是底層區(qū)塊鏈系統(tǒng)的性能瓶頸。
眾所周知,目前大多數(shù)區(qū)塊鏈系統(tǒng)都不具備與傳統(tǒng)中心化服務器相同的處理能力來支持大吞吐量應用的需求。
衡量區(qū)塊鏈系統(tǒng)性能和吞吐量的指標包括出塊時間和每秒處理的交易。例如,比特幣平均有10分鐘的出塊時間,而每秒能發(fā)生5筆交易,而以太坊在這方面有所改進,有15秒的出塊時間,每秒發(fā)生25筆交易。
對于交易所來說,每秒總是收到很多請求,所以交易所對底層系統(tǒng)的性能需求非常高。
為了構建能夠與中心化交易所競爭并支持大吞吐量的DEX,我們需要把出塊時間壓縮在幾秒鐘之內,并提升它的TPS至幾千。
中心化交易所當然可以通過不進行任何鏈上交易來完成交易過程,一些DEX通過使用混合解決方案來減輕鏈上的運算壓力。
但是,我們認為,一旦將任何中心化的組件放入DEX中,你將不可避免的再次面臨數(shù)據中心化和訪問集中化以及其他中心化組織的系統(tǒng)性風險。
另一個問題是可用的交易資產。
無論DEX建立在哪個公共鏈上,似乎交易總是局限于該鏈中的本地資產,在以太坊的情況下,建在其生態(tài)中的DEX僅能和以太坊中的其他ERC20令牌交易。
雖然ERC20代幣涵蓋了加密空間中的大量現(xiàn)有代幣,但當我們通過CMC查看交易量前10的加密貨幣時,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不是erc20代幣。占領交易榜首的是比特幣,以太坊,EOS或其他熱門的非ERC20代幣。
因此,如果我們要構建一個面向整個加密貨幣社區(qū)交易者的交易所,我們需要能夠從多個鏈中交易代幣。
下一步,當我們縮小目標時,我們意識到現(xiàn)有的DEX方法無法引導我們創(chuàng)建這樣的交易所:
1.讓人們不受限制的交易
2.和中心化交易所一樣快
3.可以交易多種多樣的加密貨幣
弄清楚了這一點,使我們不得不偏離傳統(tǒng)的建造DEX或Dapps的路線。
我們?yōu)榻鉀Q性能問題而提出的第一個概念,就是剛才提到“服務于特定應用邏輯的應用鏈”的概念。
我們可以將應用鏈理解為一個運行單一應用程序邏輯的以太坊區(qū)塊鏈系統(tǒng)。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最大程度滿足吞吐量的需求。由于鏈的吞吐量完全專用于它正在運行的特定應用程序,而不對區(qū)塊鏈層進行任何額外的優(yōu)化,因此通過減少需要支持的請求的數(shù)量和類型,吞吐量已經增加。
對于區(qū)塊鏈核心層,我們選則使用以太坊生態(tài)中的Parity的開源代碼。我們選擇Parity的原因是它是以太坊最受歡迎和最強大的客戶端之一,更重要的是,它的靈活性和模塊化設計使得應用鏈的自定義變得更加容易。
為了提高性能,必須在共識層上進行相應的修改。
我們目前使用的解決方案不是以太坊的原始PoW共識機制,而是使用Parity的Aura共識機制的修改版,這是一種簡單的循環(huán)風格共識,按照一定的順序,每個節(jié)點輪流生成新的區(qū)塊。
對于聯(lián)盟網絡而言,這樣的共識機制已經足夠了,但我們的應用鏈目標是在完全開放和公開的情況下作為公共網絡進行部署,無需任何特定組織或被信任的機構去維護它。我們需要設計一種隨機選擇一組驗證人的方法,并激勵它們不去作惡。為此,我們?yōu)楣沧R引擎開發(fā)了基于PoS的驗證人選擇機制。
并且由于Parity以太坊客戶端的模塊化特性,驗證人選擇標準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完全實現(xiàn),并且完全可以插入到共識引擎中。
Terra-Chain是我們建立的第一個應用鏈。是運行著我們的DEX交易邏輯的公鏈系統(tǒng)。
在使用此設置進行測試和調整之后,它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性能,這有助于我們在最初的目標中實現(xiàn)快速、順暢的交易體驗。
這些編號是從我們當前的主要網絡基準指標中提取的,我們運行時間為2s,每秒3000次。
另外,我們還需要解決鏈與鏈之間的交互性問題。
為此,我們創(chuàng)建了跨鏈橋。
與大多數(shù)交互操作性項目不同,我們的目標要簡單得多。我們不需要一個通用的跨鏈解決方案來允許各區(qū)塊鏈間跨鏈通信。我們只需要能夠以無信任的方式在不同區(qū)塊鏈系統(tǒng)間轉移加密貨幣。
我們的橋接技術叫做Terra-Bridge。它是受到原始Parity橋理念的啟發(fā)。
該橋由一組驗證人組成,這些驗證人監(jiān)視橋兩側的鏈,并將來自一個鏈的任何傳輸請求中繼到另一個鏈。
該橋以簡單的多數(shù)投票共識運行,其中超過50%的驗證人集批準的任何轉移將被中繼到目的地鏈。
驗證人選擇標準類似于應用鏈的標準,目前它在PoA上運行。(PoS即將推出)
我不會詳細介紹橋梁的內部工作,因為它本身將占用整個演示文稿。但是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在我們的官方論文和eth-research論壇上閱讀更多關于我們跨鏈橋系統(tǒng)的設計,我們已經創(chuàng)建了一個專門用于比特幣版橋梁的帖子。(譯者:https://ethresear.ch/t/terra-bridge-protocol-for-interchain-token-transfers-between-ethereum-and-bitcoin/4522/5)
EVM到EVM版本的橋梁于去年年中完成,并且已經被包括我們在內的少數(shù)項目用于生產。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合作伙伴ethworks和ambrosus都在積極維護它。
今年早些時候,我們剛剛將比特幣版本的EVM部署到生產中。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它可以讓您現(xiàn)在使用以太坊技術構建的DEX上交易比特幣。
這就是跨鏈橋UI的樣子。
在DEX應用程序中,比如MetaMask,申請一個錢包,或者您可以通過導入助記詞,在該UI中管理您在以太坊,Terra-Chain和比特幣上的資金。并在跨鏈橋UI中,您可以自由地這些網絡間轉移傳輸令牌。跨鏈橋幫助我們實現(xiàn)了交易不同加密貨幣的目標。
用戶能夠利用合約大陸能夠做什么?
將跨鏈橋和應用鏈的設計結合在一起,我們就擁有了自己的應用鏈框架。您可以使用此設置構建服務幾乎任何應用程序。
目前用戶可以在Terra Chain上建立自己的DEX,這些DEX具備錢包到錢包的安全性,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戶體驗和性能,并利用跨鏈技術交易幾乎任何代幣化的資產。
我們實際上已經在github中分享了構建了應用鏈以及跨鏈橋的相應工具,以便人們可以輕松地使用它來構建自己的應用程序鏈。
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知道應用鏈的應用場景不僅限于DEX,而是適用于任何應用,如游戲,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社交媒體,支付等等。
謝謝聆聽!